第三十九章 乡约

    第三十九章 乡约 (第3/3页)

工程分解到各乡约,其实就是没有想过在关中搞大工程了。

    原因很简单,关中修建水利的密度很大。大多都是不是明代修建的,而是汉唐修建遗留下来的,固然有很多都已经不能用了,但是有更多还是勉强能有的。

    而且因为西北干旱,很多原来的水利措施都不能用,周梦臣看来,关中平原修建水利工程的潜力并不是太大。即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是事倍功半。

    周梦臣手中的资源,从来不是无限。

    自然要思考将手中最重要的资源花在关键的地方,什么是关键地方,就是花出去之后,能够事半功倍的地方。所以,他将这些小工程干脆让本地人来做。

    周梦臣估计这些小工程,大大小小有一两百处,大的如同打通潼关道一般,需要数千人甚至更多人合力为之,预算在万两以上,而小得就是寻常水渠的问题,估计几百两就能搞定了。

    但是不管万两,还是几百两,对关中百姓来都是福祉,毕竟很多事情县衙征召民夫修缮官道与水渠,从来是不给钱的,甚至要自带干粮。

    合计在一起,周梦臣估计这些工程也不过二三十万两,再加上之前赈济百姓粮食银两之外,还有些维系这些百姓生活到秋收的粮食,还有分给河南,山西的一些赈灾款,黄河银行给周梦臣五百万两,周梦臣手中能留存而百万两到三百万两之间,具体情况,就要看具体分析了。

    只是这么大一笔钱,周梦臣要用来做什么?

    周梦臣想来想去,目光放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潼关道,一个壶口瀑布了。

    为什么放在这里,却是要从黄河说起来了。

    周梦臣既然想要对河朔大移民,那么周梦臣就要寻找一个方便的移民交通线。周梦臣一眼就看到了黄河,沿着黄河北上,直接到河套地区,走水路是最方便快捷的办法。

    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

    黄河很多地方都是不通航的。三门峡一段,就不用说了,前文已经说过了,唐朝的时候,为了渡过这一段险滩,也是做了很多准备的,但是最后不了了之了。

    而除却三门峡这里,还有一段不能通航的地方,自然是壶口瀑布了,壶口瀑布作为自然景观,自然是极为壮观的,但是对黄河航运来说,却是一个灾难。

    逼得黄河两岸的百姓,不得不来一个陆地行舟,将黄河航行的船,拖过壶口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