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朝邑大会

    第四十五章 朝邑大会 (第1/3页)

    第四十五章 朝邑大会

    关中乡约在两个人的磋商之中,渐渐成型。

    周梦臣对于关中乡约,搞出三个版本,那就是基础版,进阶版。成熟版。按照各地情况不同,分别对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一方面各地方情况不同。最简单的情况,就是构成乡约的人口基数不同,因为地理历史等等原因,这种自愿组成的乡约。有的有好几个,乃至十几个更多个村落组成。甚至有些所谓的乡约范围,在清代就是一个新县。这样的乡约会没有几个。都是因为距离县城比较远。先天优势决定的。参与乡约的百姓能超过一两万人之多。

    但是更多的,只有几个村子,乃至于一个村子构成的。最少的大体只有几百人而已。

    不同版本的乡约,对应不同状况的乡约会。

    在同一个框架之下,做到能屈能伸。其实在成熟版之上,应该还有一个完美版,就是周梦臣心目中的乡镇一级别的民主政府。

    只是受限于现实情况,而今还是水中花,镜中月。

    做完这一件事情之后,乡约大会。也就是朝邑大会。算是真正召开了。

    在乡约大会之上,周梦臣主要是召集者与发起人。具体事务却没有怎么介入,反而是韩邦奇与韩门弟子,忙前忙后。忙得不亦乐乎。

    其他人纷纷参与进去,组建乡约,赈灾贷款,工程扑卖。防疫等事务,一五一十的教给了各地乡民。

    周梦臣也看出来,韩门一派,不,应该说是关学在关中的影响力了。几乎每一个乡约会,无论大小,都要请一个秀才,或者不是秀才的读书人来主事,虽然未必是乡约长,但是最少是副的。一个个被韩邦奇训得就好像孙子一样的。嗯,或者说,就是,这些人要么是韩邦奇的弟子,要么是再传弟子,或者师兄弟的弟子。

    总之,他们在韩邦奇面前,只有听话的份。

    有了这么多关学弟子在。各乡约会组建,与原来的乡约会的改组,都很顺利。特别是在大灾之下,很多百姓都都在煎熬之中,脱离了集体都很难活下去。

    他们更需要来自乡约会的帮助。

    所以,朝邑的大会,是一场成功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在朝邑大会之后,整个赈灾场面焕然一新。

    以前周梦臣只能通过县令来管理下面的百姓,但是具体怎么管理,县令也没有办法。最多搞几张告示,派胥吏下去通知一二。但是如今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