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再至壶口

    第七十六章 再至壶口 (第1/3页)

    第七十六章    再至壶口

    说实话,周梦臣并不觉得,他在陕西赈灾这一件事情,做得很完美。

    无他,他来得太迟了,等他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十天过去了。可以说,已经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很多人掩埋在地下的人,已经没有了生机,才有死亡三十多万,这个恐怖的数字。

    周梦臣能做的,其实就善后问题。减少次生灾害,与二次伤害,然后就是恢复生产,让所有没有死在地震之中的,尽快能的活下去的。

    但是碍于很多时代的因素,周梦臣觉得自己很多事情上,都是有问题。最少没有做到尽善尽美的地步。

    在百姓看来,却是已经超过了不知道多少人。

    别的不说,不管周梦臣哪里搞来的前,在今年之内,他在关中已经附近受灾的地方,投入了数百万两银子。给关中百姓第一感觉,那就是日子好过了,甚至比寻常太平年份都好过。

    这个年代,各地方交流并不发达。周梦臣在这里投入这么多货币,其实人为了增加了货币供给量。才有了大家觉得生活景气,钱好赚了的感觉。

    再加上周梦臣在赈灾的事情上,也是很尽力的。在刚刚到灾区那一段时间,到处视察,将大腿都磨掉数层皮。还有关学一脉的一些吹捧,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周梦臣觉得这种感觉非常好。

    固然,让人拥戴与喜欢,是每一个人都拒绝不了的感觉。

    只是周梦臣仅仅是沉醉了一会儿,就再次进入工作之中。他要在短时间之内,理清关于铁路的一切问题,在他离开这里之前。做一个了结。他而今还挂着三省总督的官衔。但是这个官衔是一个临时性的差遣。在周梦臣到京师之后,就会挂上句号。自然要榨干最后一点权力。

    从朝邑坐船到壶口,并不算远。

    周梦臣远远看见壶口的时候,就觉得与往日不同。在黄河东岸,有了一个港口,而在这个港口对面,也有一个小小的港口,这两个港口给人的感觉,却大为不同,东岸的港口用了大量的水泥。泊位要比西岸的港口多得多,而西岸的港口,更像是一个渡口。

    周梦臣提出疑问之后,很快有人给周梦臣解答。

    东岸港口,乃是原本设计的两个港口之一,但是西岸港口却不是,那是百姓自发的建立起来的港口,就是为了联系东岸的壶口港。

    因为壶口铁路在东岸。在此之前,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