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势尽矣

    第二十五章 势尽矣 (第1/3页)

    第二十五章 势尽矣

    周梦臣对严世蕃有些无语。他个人觉得,严世蕃一辈子没有打过逆风局,他出生的时候,是严嵩一辈子最落魄的一段时间,在江西装隐士,严家本来就不富裕。严嵩当时更要装作道德之士。或者严嵩当时真想做一个道德之士。总之严家当时生活很苦。

    甚至严世蕃刚刚出生的时候,吃穿都不大好。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个晚来的孩子,让严嵩下定决心走到另一条路上,还是严嵩本来就等待时机,这个已经无法确定了。

    不过,在严世蕃小的时候,严嵩的权势就在急速的攀升。严世蕃记事之后,依仗严嵩的权力,再加上母亲欧阳氏宠爱。不管在什么事情上都是顺风顺水。

    从来没有什么挫折。

    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严世蕃借着京察大杀四方,看上痛快无比,却不知道势不可用尽的道理。以至于看似辉煌,但是实际上优势不在了。

    只能守,不能进了。而这种束起双手,任人打击的局面,是严世蕃一辈子没有经历过的。他没有这个经验,甚至严党也没有。周梦臣能简单的拿下赵文华,就是赵文华没有将自己事情做到滴水不漏,让上上下下找不出毛病的小心谨慎。

    不过,周梦臣也想到了自己。心中暗道:“势尽矣。”

    正如严党严世蕃是带领下,将形势走尽,从主动一方,不得不转化为被动一方。而今周梦臣其实做了同样的事情。从张经王泾江大捷到而今,其实也是一个轮回,从胜利到失败,然后再到胜利。

    周梦臣很清楚他这一场胜利,如果有自己与麾下三千精骑参与的结果。但是更多的是胡宗宪用两年积攒起来的胜势。而今舟山一下,也用尽了。战略形势也从主动变成了被动。

    在水师力量不足以将大海扫清之前,他只能被动迎接倭寇的进攻了。毕竟,周梦臣知道仅仅是倭寇在海上,甚至也知道一些据点,但是那又如何?且不说能不能找到地方,找到地方之后,又能不能抓住倭寇的有生力量,单单说,真正堵住了对方,在海上遭遇的时候,真得能够打赢吗?

    周梦臣表示怀疑。

    从踏上江南土地那一刻开始,他从来没有相信江南的官军,即便是俞大猷等号称名将的官军,也是一样。不是怀疑这些人的人品与能力。单单是江南官军能打的那几支都与他们的主将与出身有这么密切的关系。更像是一个人雕琢出来的艺术品,而不是周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