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大明船舶

    第三十四章 大明船舶 (第2/3页)

报酬。要得是政治特权,海运给沙船帮带来的利益,可以参考漕运,给运河上下带来的利润。

    别的不说,单单说一项,就是南北货运夹带。

    而今沙船帮运输货物到北方,想要卸货就要避着官军,很多事情都不方便,贸易量也大不了,而为官家运漕粮就不一样了,就意味着他们有特权,可以自由的来往崇明到天津这一条航道,毕竟运输夹带,从来是惯例了。就能让沙船帮赚足了。而且这种特权,如果没有例外的话,是可以世袭的。

    周梦臣说道:“一百艘船,这数目-----”

    在周梦臣看来,这个数目是有一点点少。毕竟,周梦臣可不想将船只仅仅用在运输粮草上面。

    可以运输粮草的船只,其实也是上好的运输船,也是商船。郑和下西洋的船只之中,就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沙船船型。可见这样的船只使用潜力很大。

    “不知道,沙船武备如何?或者改造沙船作为战舰的潜力如何?”周梦臣心中暗道:“如果说,沙船有很强的改造潜力,那么百艘何足用。”

    大明造船有两个高峰,第一个是开国到下西洋被叫停为止。这个高峰就不用说了,而第二个高峰,就是从嘉靖中后,到万历中。

    这就是为了抗倭。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造船这东西,是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很多船只要等候木料什么的,一年是造不出来的。再加上朝廷规划拨款,等等,都需要时间,从有需要,到船只造出来,中间隔了数年,一点也不奇怪。

    即便没有周梦臣。

    因为倭患的原因,大明海防力量也得到极大的加强。比如浙江一省,在最高峰,也就是万历初年,有战船九百二十一艘,这仅仅是浙江一省的兵力,合计沿海数省,大明战船有数千艘,不在话下。在万历征倭之战中,还有一船只增补,在次之后,就是摆烂了。

    只是这些船只也有一些问题,那就是船型比较小,没有郑和那样的大船了。原因也很简单,是需求决定的。因为这些船只最重要的任务,是打击海盗。

    而很显然,大明没有深入大海的作战计划,那就是说,这些战船都是基于近海防御的。而海盗的船只,怎么说?最少在嘉靖年间,海盗船其实都不算大。包括西方人的船只。

    别的不说,如果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的船只规模,再看一看麦哲伦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