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陆揖

    第四十九章 陆揖 (第3/3页)

不确定的说道:“商灾?”

    陆揖深吸一口气,似乎努力让自己呼吸平稳下来,说道:“学生听闻,汪巡抚已经到湖广采办粮食了。大人就应该知道,苏杭熟,天下足,早就成为旧事了。而今的江南一带,或种桑麻,或种木棉,盖因桑树之利,十倍于粮食。百姓虽然还种植粮食,更多是作为口粮,还不会外卖的。苏州城最为典型,苏州每年要外购二百万石到四百万石,才能供应苏州百万生灵。”

    “苏州城城中,男女皆从织造。丝绸,棉布,乃至各类苏样,行销天下。赚到了钱,用以购粮食。”

    “而今数年以来,战火纷飞。商道时断时续,海外早已不能出货,而今江南世界,日子也不好过, 一个个紧衣缩食的。棉布还好,百姓日用不可或缺。战乱之中,虽然少了很多买家,但是大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而丝绸,却是非大家不用。而今苏州丝绸已经长期滞销了,时间长了,恐怕百姓难以支撑了。”

    周梦臣听了悚然而惊。

    周梦臣很轻松的理解了陆揖的逻辑。毕竟生产,市场,消费,等概念周梦臣天然就有,陆揖一点,他立即明白,心中暗道:“不错,我忽略了这一点。”

    苏州城与其他城池不一样,或者说江南的繁华,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苏州百万百姓,大多数都是从事手工业生产,他们没有土地,或许不是纯粹的工人。但却依附于整个生产的产业链而活着。

    为什么说他们不是纯粹的工人。

    这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指大量织坊雇工有大量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即便不是卖身为奴,但是做工的人与东家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纯粹的雇工的关系。其中有大量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种,其实苏州这里真正的大纺织厂,虽然不能说没有,但并并不是主流,真正的主流,都是家庭小作坊的生产者。他们分担纺织之中的某一项,由布商布行为中介,形成一道完整的生产链条。他们虽然也在这一条生产链条上,但不能算是工人,而大部分发家的底层百姓,都是从这一条链条上做出来,从一架织机,慢慢取代了布行,自己成为新的生产中介。以至于暴富。

    江南的繁华,一直都是建立在这种生产体系之下的,从田产开始,都是以经济作物为导向的。但是这种繁华也是非常脆弱的。而今这个情况下,能不能承受这种风浪。周梦臣也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