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惊

    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惊 (第1/3页)

    第八十八章 石破天惊

    王畿仅仅微微一顿,周梦臣问题就来。让王畿不得不答。

    王畿只能说道:“有。”

    这其实是儒学从来的宗旨。儒家从来不是一个不行动的学问,每一大在儒学上造诣很深的人,都必然有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这也是儒家给中国人留下的丰厚遗产。

    很多人都不自觉,其实从小就理解这些,就好像美国人永远不能理解中国人在战场的自我牺牲精神一般。

    几乎每一个大儒都抱着以自己的学问改变世界。

    前文也说过,王阳明之所以传立心学,就是要补而今学问之不足,让人人称为圣人。从而让世界成为大同世界,所以,王阳明一生以讲学为第一事,因为他觉得他在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即便到了生命最后关头,也不忘讲学。指着自己的心。对弟子说:“我心光明,亦复何求。”

    王畿作为王阳明的学生,这一点也是继承了。如果没有一个高尚的信仰,那么王畿而今功成名就,老老实实在家里修养不好吗?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东奔西走,到处讲学。至死方休?

    周梦臣接着追问道:“却不知道,先生想要的天下是什么样子的?”

    “无非是大同世界而已。”王畿说道:“重现三代之治?”

    周梦臣说道:“如何重现?”

    周梦臣语气一句快过一句,一句紧过一句,一步步逼得很紧。简直就好像审问。

    王畿在周梦臣气场之下,陷入了周梦臣的节奏。此刻王畿一时间语塞,回答不上来了。

    周梦臣不给王畿反应与思考的时间,说道:“这就是儒门与佛门之别,儒门有致大同于天下之心,而佛门没有,先生还是去剃度吧。”

    王畿立即强硬的说道:“如何说没有?本门之学,在于治人心,人心既治?大同还能不到吗?”

    周梦臣说道:“宋儒就是这样想的,于是在崖山上跳了海。”

    周梦臣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愣住了。连王畿都闭住了呼吸。

    因为周梦臣很简单的一句话,蕴含了太多的含义了。

    程朱理学就是宋儒的学问。而今大家都知道朱子学已经不足以治国了。但是科举考试依然考的是这个,国家依然支持程朱理学,大家也只能私下研究也在查漏补缺的范围之内,从来没有一个人如周梦臣这样,如此强硬的否定理学,并将理学与宋亡划上等号。

    这简直是石破天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