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顾应祥

    第九十九章 顾应祥 (第2/3页)

    周梦臣这可是沾了大便宜了,以顾应祥的年纪,即便罗钦顺见了他,也是要称呼一声顾兄的。周梦臣也拗不过,只能答应下来了。

    随即两人谈论起学问了。

    顾应祥精通儒学以及杂学,天文历法律法数学史学方志围棋,全部精通。只是他天文历法数学上,在周梦臣这里8就甘拜下风了。当然了,顾应祥也不会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来拜见周梦臣的。

    毕竟这些东西,在顾应祥哪里不过是一个爱好而已。

    真让顾应祥不要面子过来的,还是儒学。

    周梦臣打造出来的儒学大框架。

    将儒学一分为二,一部分为人学,理学心学这个心性之学,全部在这方面。另外一部分就是气学,或者说天学,就是自然科学部分。

    在上面,与王安石的天人两分又有不同,这种不同反应儒学上,很多体系都必须变动,而周梦臣仅仅是提出一个大框架,很多细微的地方,并没有涉足。

    于是两人就这上面相互探讨。周梦臣也收益非浅。

    两人说了一阵子后,顾应祥话题一转,说道:“周兄,你要想真想将这学说立足,非做数件大事,让天下看看,你新学的好处不行。”

    周梦臣说道:“真有这样一两件大事,想请顾兄品鉴。”

    于是周梦臣将自己的铁路计划,一五一十的说给顾应祥听,顾应祥听了,连连发问,对周梦臣的铁路计划,非常感兴趣,对铁从什么地方来,铁路效率如何,已经什么样的地方能够修铁路等等。

    周梦臣一一做出了解答。

    顾应祥说道:“如此一来,江南如果有一条铁路通向北京,可解江南百姓多少苦难啊。”

    这就是江南百姓的心声,无他从江南运到北京的粮食,其中耗损是非常大的,甚至很多时候,都超过了粮食本身。

    运河上的耗损一样不小。当然了,其中多少是上下其手,有多少真耗损,这就不好说了。

    周梦臣说道:“其实这才是其中一件事情,如果真有足够的铁路将大明连接起来,仁宣之际,就不用弃河套与安南,为大明剩下多少事情。”

    “铁路固然重要,但这仅仅是术。而不是道,而是之要是要培养出足够的人才,没有人才,即便知道铁路怎么修,也没有人去修的。”

    顾应祥说道:“是啊。”

    顾应祥不是那中空谈的人,他是做过实事的,他根本不用去修,单单去想想,就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