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第3/3页)

福建泉州一带的人为核心的一个团体,邓钟的父亲就是俞大猷的副手邓城。据说,俞大猷与邓城两家乃是世交,俞大猷在嘉靖初年,出征安南开始,邓城就跟随俞大猷,在军中携手一晃小三十年了。其中也有过一些变故,俞大猷屡次想要推荐邓城,说邓城将才,足任大事,结果,俞大猷很多时间,自身难保,他的推荐又有什么用处?

    邓城甚至还因为俞大猷的牵连下过狱。

    总之两人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足以生死相托。邓城也是一员猛将,在俞大猷军中甚至传,俞家拳,邓家棍。

    只是邓城而今上了年纪,身子骨不如年轻的时候,于是将让儿子拜入俞大猷门下,俞大猷也将邓钟看成亲生儿子一般,带在身边,教授行军打仗之道,当然了,这也是要看邓种的悟性。

    因为打仗很多东西,是教不了,只是自己揣摩。

    邓钟立即派人传令,虽然俞大猷头丁上的瞭望哨,将俞大猷的命令传了出去。邓钟这才上前,问道:“总兵大人,您是怎么判断。倭寇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这其实所有人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倭寇如果不来,这个局面该如何收场?

    俞大猷立即将千里镜递给他,说道:“看那些渔船。发现什么了吗?”

    邓钟小心翼翼拿起千里镜,果然发现一些渔船。但是细细看来,似乎觉得与寻常渔船没有什么两样。这才看想俞大猷。俞大猷说道:“你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是主航道,这些渔船在岸边打渔也就罢了,居然敢来这里。更不要说,看见这么大的船队,不立即躲避。什么时候我大明的渔民胆子就这么大了?”

    邓钟被俞大猷一提醒,恍然大悟,说道:“他们是倭寇的探子?”

    大明的渔民,其实是最凄惨的一批人,出外打渔,既怕风浪,又怕盗贼,更怕官府。风浪一来,自然是船毁人亡,盗贼一来,自然是杀人害民,至于官府,朝廷定下来的渔税不多,整个大明所有渔税加起来,有没有三五万两,还说不清的,但是奈何朝廷征税,从来不按账册上来,下面肆意加码。简直是要将人给逼死。

    更是有渔霸这样的人物,包揽一地的渔税,那种敲骨吸髓,更是残酷之极。

    所以,很多渔民都是偷偷的打渔,想办法不让官家知道。如此一来,也让打渔成为了灰色地带,其中有很多渔民都投奔了海盗。

    (本章完)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pppp('奋斗在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