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义乌兵

    第五十一章 义乌兵 (第2/3页)

多少死于倭寇之手,而今正是为他们报仇的时候。请大人放心,吴惟忠此去,不胜不还。”

    戚继光说道:“好。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跟我说了。”

    吴惟忠也不客气,说道:“我要掌心雷,越多越好。”

    戚继光说道:“我会聚集军中与水师所有的掌心雷,你能带多少,就是多少。”

    吴惟忠说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想要一些人到我营中。”

    戚继光明白吴惟忠的意思。与历史上的戚家军不一样,戚家军这个称呼是后来才有的。当时并没有这个称呼,甚至谁敢这样叫,就是陷戚继光于不义,毕竟称呼戚家军,将朝廷放在什么位置了。

    不过,有一点却是没有错的,历史上的浙军在大明军队体系之中很尴尬。卫所军边军在国家军事体系之中的地位是远远超过南军的。也就是浙军这样的编练新军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浙军,也就是戚家军在内外倾轧之下,损失殆尽。

    而今却不一样,周梦臣首先就是确定了这些编练新军的经制之军的地位。而今周梦臣是以南京兵部尚书的名义管理这些军队,还有一些临时规范的感觉。但是周梦臣其实已经在着手将管理流程正规化。这样一来,编练新军在大明军事体系之中,就不是后娘养的,而是兵部尚书下面的亲儿子。

    但是既然属于经制之师,有些事情也是要做的。

    那就是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能私人化。具体表现在,每一支军队不能由某一派系独占。

    总体上来说,这些军队都属于周梦臣一派,但不要以为编练新军,这些浙军,闽军等军队之中,就没有派系了吧?不可能的。人一多,自然会有分化抱团的情况。这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党中无党,帝王思想,派中无派,千奇百怪。

    当然了,军队刚刚建立各种派系还出于萌芽状态。可以分为三派,第一派就是大同派,从大同跟随周梦臣,戚继光南下,用于组建新军的,这些人不多,但是多处于高位。第二派就是抗倭派,原来的抗倭武装,被编练到新军之中,特点是,他们之前都有各种各样的正式非正式的头衔,在当地或者朝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并不是太单纯的。这也是让朝廷与当地士绅放心的办法。不可能全军上下都听命于周梦臣。否则很多人睡不着觉。只是这些人不怎么占主流。并不是因为戚继光排挤他们,而是能力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