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朔省的近况

    第一百二十五章 河朔省的近况 (第3/3页)



    土默特部蒙古人有数十万之多。这些是不可以是纯粹压迫的方式处置的。那是会有隐患的。而怀柔之策,在蒙古人这里也未必奏效。很多人看来,不过是汉人的假惺惺。

    攻破土默特部的杀戮。自然牵连到无辜百姓。更不要说。大量人汉人涌入,将能够农耕的土地都变成了屯田。但是河朔省大部分土地,其实都是宜耕宜牧的。

    而且能够耕种的土地,也是极佳的牧场。

    蒙古人也未必没有怨言。

    只希望时间能淡化一切。

    但是三年的时间太少了。最少要二十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时间。才能让一切都淡化。

    而在此之前,在河朔省当政,就要有几分耐心。就这样磕磕碰碰的往前走了。周梦臣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

    “还有就是从秦-晋两省的移民。”杨继盛也是面露难色。说道:“说实话,河朔的土地大多都是牧场,不看能全部都去耕种。但是秦-晋两省的百姓已经来了百万之众,而今还是源源不断的涌入。也幸好大同云中这各方产业,能安置一些百姓。但是这样下去。河朔省迟早有安排不下去的时候。到时候,会出问题的。”

    周梦臣眉头紧皱。

    轻轻敲击桌面。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

    杨继盛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杨继盛能够处理不了的问题,就代表了这问题的难度。

    一个民族-矛盾。另外一个就是人口矛盾。

    整体上来说,大明在成化之后,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过剩时代。这就是为什么,在西北有走西口,在东南有下南洋。其实在明中后期,辽东的人口也在迅速增长。

    只是在明清易代的时候,被后金杀得差不多了。

    这种情况之下,后来还有清朝的封锁。才有东北之空旷。

    这个难题,是大明整体的难题,而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周梦臣又有什么办法?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对外扩张,增多土地来安置百姓。要么,提高生产力。也就是工业革-命。但是工业革-命带来阵痛,也会引起内部不稳。解决这个难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对外转移矛盾。

    但是大规模对外战争。可不是一句话就行的事情,整个的大明体制都不是为大规模战事而准备的。必须要进行变革。但是大规模变革,不是周梦臣而今能够触及的。

    周梦臣叹息一声,对河朔这边的情况暂时放心,他将心思转到而今的政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