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徐徐图之

    第一百四十三章 徐徐图之 (第2/3页)

    林润一愣。大明沿海有多少煮盐的盐场。林润一时间都说不上来。

    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大明有两淮,两浙,长芦,河东,福建,四川等盐运司。除却几个内陆的盐运司之外。其余的盐运司下面都有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盐场。

    今日这个盐场,规模并不是很大。

    毕竟从周梦臣决定推行晒盐法,到而今也没有多长时间,盐场太大的话。也不好改造。

    林润默默盘算产量与成本。过了一会儿。就放弃了。一来数字太大,他的心算能够不够,二来,这些数字都不是太确定的,上下浮动太大了一些。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晒盐法代替煮盐法,会让食盐成本大大下降。

    林润来到周梦臣身前,向周梦臣行了一礼,说道:“下官代天下百姓谢谢大人,大人让天下百姓吃上了便宜盐。”

    在古代盐一直是战略商品。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垄断食盐供应,代表了相当大的权力。甚至能左右当地的政坛变化。

    而老百姓什么都不卖,什么都自给自足,但是盐是万万不可能自给自足的。必须对外购买。盐价增高,甚至能成为老百姓生活成本之中,最高的一部分。

    便宜盐与便宜粮食,再加上没有战乱,这几乎上就是盛世的硬标准之一。

    周梦臣说道:“若雨,这话对也不对。说对,这法子能让天下百姓吃到便宜盐是真的。说不对,也不对。因为盐价成本低廉如否,与百姓能不能吃上便宜盐。其实是两回事。”

    林润神情有些坚毅,说道:“请大人放心,大人开创了如此好局面。我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是的,大明前期有一段时间,盐价很低的。但是后来逐渐攀升不说,高价卖来的官盐,还有这么样那样的问题,比如里面掺杂了其他的东西。有些盐是盐中带泥,有些盐就是泥中带盐了。

    盐的成本提高了吗?

    是提高了。但是官府从灶户手中拿盐,从来是近乎无偿的手段。所以即便成本升高了。也与盐价关系并不大。只能说,从盐政这口锅里吃饭的人多了。层层剥削之下,盐价也就慢慢的高了。

    百姓吃不起盐,私盐的利润空间也就出现了。

    这都不关生产成本的事情,还是看管理者的手腕了。

    林润自然是明白的。

    周梦臣对林润如此还是很欣慰的。一方面,他欣慰的看见一个愿意为大明百姓做事的改革者出现,另外一方面,他也乐意让徐阶承受一下压力。

    林润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