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何治人心?

    第十章 如何治人心? (第1/3页)

    第十章 如何治人心?

    周梦臣这一次没有走陆路,而是走水路。

    走的就是运盐河。

    这是一条古老的运河,相传西汉时期就开始修建,后续陆陆续续修补,就是为了运输食盐,所以被称之为运盐河。

    这一条河可以从扬州坐船,连接各处盐场。这也为什么,扬州能成为淮盐的聚集地,在绝对的距离上,各地盐场距离淮安与扬州的距离相差不大,甚至有一些盐场距离淮安还是比较近的。

    但是正是有这一条路,可以让食盐很方便的从盐场运输到扬州。这才让扬州成为大都市。天下盐都。

    很多年前,这条河是贴着海岸线的。但是多少年下来,这一条河已经距离海岸线很远了。而在黄河的作用之下,运盐河东侧更是有大片大片的土地从海里冒出来。

    当然了,这是后话。

    此刻周梦臣坐在船上。

    让扬州知府,在一边给周梦臣指点,哪里是新开的土地,哪里不是。运盐河因为长时间沉积,其实也成为了一条上河,运盐河两岸,固然有不少局面。但是运盐河东边,很多土地都是盐碱地。

    正这一次开垦的土地。

    周梦臣时常停船,下去与屯耕点的百姓商谈一番。

    在他的关注之下,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大体上还是不错的。

    周梦臣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周梦臣问林润说道:“你觉得在运盐河以东,设置几个县如何?”

    林润说道:“大人,朝廷恐怕不会允许的。”

    周梦臣说道:“为什么?”

    林润说道:“一来,这里人太少了,即便有移民开垦,今后几年,人口也充盈不起来,几个人屯耕点,看上去还不如很多地方的村子。这里设县,恐怕太消耗人力物力了。一个县一套班子,十几名官员,还有百余衙役,这里根本支持不起来啊。”

    “二来,增设府县,就要增加开支。增加开支,就要给当地百姓加税,这样一来,就为当地百姓增加了负担。不如,让他们附从海陵等几个县。于他们于朝廷都方便。”

    周梦臣听了。

    他叹息一声,说道:“如此一来,这些土地,会有多少在这些开垦百姓手中?”

    林润一愣,不知道说什么了。

    周梦臣沉思了起来。

    这又是思想的碰撞。

    大明对于增加府县,从上到下,都是不是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