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水利国策

    第四十九章 水利国策 (第1/3页)

    第四十九章 水利国策

    周梦臣很清楚大明的财政状况吧,在周梦臣种种办法之下,大明国库是有了一点点结余,但也仅此而已。千万两的修缮费用,户部都拿不出来。

    更不要说,五千万两银子。

    有这么多钱,朝廷上就不用缩手缩脚了。

    可惜没有。所以这个方案是决计不可能落实的。

    但是而今这个方案,就是砸向徐阶的长矛。

    周梦臣作为方面之臣,不需要为朝廷考虑。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周梦臣的任务是什么,是治河。他既然要治河,提出一个最完美的方案,是最好不过了。

    至于拨款,那是朝廷的事情,是户部的事情。

    朝廷用人,也不能不给经费吧。

    而这个方案足够让饱受黄河之苦的百姓士绅看见希望,他们未必不知道周梦臣的规划,是一张画饼。但是他们不介意,在周梦臣的带领之下,到朝廷闹一闹。

    毕竟爱哭的孩子有奶吃。

    不闹一闹,朝廷怎么知道下面的人苦啊?

    即便这个方案不能完全通过,也能多争取一些治河经费,何乐而不为。

    那么周梦臣这个方案是什么?

    周梦臣思量想起,以一个原则,作为治河的总原则。

    这个原则,就是增加冗存。

    周梦臣推到了所有思路,从最根本的开始思考。黄河为什么会发洪水?很简单,河道不够用了。那么就让河道够用就行了。

    这就是治河分水思路。

    而在有限的条件之下,用各种巧妙的办法,让河水携带泥沙入海。这就是束水攻沙的想法。

    周梦臣觉得两则并不矛盾。

    周梦臣的新方案有最主要的三条。

    第一,就是在荥阳以下,都采取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之策。按这个方案,千里黄河大堤都要重新修缮,花费巨大。

    第二,黄淮分流。开新河,引黄河从徐州而东,与淮河并道入海。这里有数百里的工程量。当然了,这不是唯一的方案,还有另外一个方案,那就是引河入张秋。让河水顺着大清河东进。

    第二个方案,就是后世黄河的河道。

    其实而今这一条河也是黄河故道。黄河到底决堤,迁移不定,几乎整个华北平原的所有河道,都被黄河侵占过。

    只是这个方案,也需要修建不短的河渠。也不知道那一条更有优势。

    这就要到执行的事情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