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随星而来 第四十一章 刘老尚书

    第一卷 随星而来 第四十一章 刘老尚书 (第3/3页)

书之冤。撞死阶前。刘老尚书入诏狱,在诏狱之中,刘老尚书镇定自若,还给狱卒看病。连诏狱上下,都敬佩万分。

    后刘瑾倒台,贬为县丞。后一路升迁到了甘肃。

    在甘肃大兴屯田之法,令军民得安,后受命治理黄河,到任之处,念民于水火之中,昼夜不息,三个月之内,修渠十数道,疏浚山东河道七十余条,百姓转危为安。后受命备边,整顿军备,与黑水墩大捷之中,刘老尚书指挥大将周尚文斩杀蒙古济农,也就是相当于蒙古副汗。

    后受命以兵部尚书的名义整顿京营,劳累过度,上书告老,回家休养。

    这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刘老尚书,是整个黄州府百姓的骄傲。

    李家大郎叹息一声,说道:“都是命数。”随即说道:“我估计,武昌城中很多人都会来拜访刘老尚书的,虽然刘老尚书已经说过了,谁也不见。所以这一段时间,家里人多杂乱,你安分点。”

    李云珍点点头,说道:“大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她微微一顿,说道:“我能不能去看看刘老尚书啊?”

    李家大郎说道:“你就别添乱了。”

    李云珍满心不愿意的说道:“二哥为什么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

    李家大郎说道:“你还有理了,咱们兄妹三人之中,谁的医术最好?”

    李云珍只能垂头,说道:“二哥。”

    李家大郎说道:“谁又要考举人?”

    李云珍这才明白,原来父亲带二哥当助手,还有这个原因啊?

    只关注刘老尚书的功绩,却忘记了刘老尚书也是二甲进士出身,而且排名靠前。无他,大明朝廷的潜规则,排名最前的进士,是进翰林院,次一等的是御史,再次留京,再次是做地方官。再次就是等缺了。

    刘老尚书一当官就是御史,可见科举排名绝对不靠后。

    而李二郎少年秀才,连续两次考举人不第。说不定,被刘老尚书稍稍指点一二,就能脱胎换骨。下一次考举人,能一举考上的。

    李云珍想明白这一点,心中默默希冀二哥能够得刘老尚书真传,好让他们李家从此改换门庭。

    不过,李云珍内心之中,还是希冀能见上刘老尚书一面,毕竟在她看来,刘老尚书一直是故事里面的人物,而今距离她这么近,岂能不去看看,只是她随即想到了别的东西。

    “如果二哥真正考中了,我与他是不是更加不可能了?”李云珍忽然想到。

    李云珍也感觉到了,其实父母对她与周梦臣之间,并不是很支持的。如果二哥考中举人,李家就更进一步,也算是士林之中一号人物了。倒是父母估计只会更加不同意了。

    这该怎么办?

    少女的心思无处安置。

    只能藏在心里。不敢让人知道。独自的烦恼着。更烦恼他是怎么想的?

    不过,这也算一个好消息,最少家里人没有时间管他了。她再想去养济院,就不是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