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重炮指挥官

    第902章 重炮指挥官 (第1/3页)

    1878年日本陆军仿效德国的陆军军制,为了实现军事行政与军令的分离,设立了参谋本部。

    自此以后,日本陆军的所有军令,均由参谋本部统一发布,也就是说,陆军的任何行动必须由参谋本部下令方可执行。

    参谋本部后成立的最大问题就是人才不够,当时日本没有陆军的高级学府,士官学校毕业后的优秀学生是选派出去留学,而这些留学生不一定在海外学习参谋学科,所以参谋本部成立后人员补充一直是个大问题。

    所以在1882年,参谋本部确定成立陆军大学校用于培训参谋军官。

    陆军大学校的学生录取是经过严格的考试录取。其报名资格的审核极为严苛。

    考试分为初审和再审2次,入学率仅为为10%。

    初审为术科考试后,教官会议决定入围学生。

    再审是入围学生再考试后,教官面试决定入学名单。

    陆大再审的考试科目更为复杂。

    分为术科(炮兵科的图上对策,目算测图等等)。

    一般科(作文,算术等等)考试最长的时间为工兵的图上对策时间为5小时。

    一般而言,陆大考试需要提前3年开始准备,如果报名第一次无法入学,第2,第3次报名就基本没啥希望了。

    陆大毕业的好处首先要讲日本陆军的停年制度。

    在和平时期,少尉到中尉,中尉到大尉都最少必须执行2年勤务,而大尉到少佐最少要执行4年勤务。

    佐官的停年也是间隔2-4年。

    而陆大生以少尉入学,学习3年后一般以大尉毕业,这期间几乎是每年升一级的速度。

    陆大生还有一个优惠就是最低停年到了后必定升级。也就是一个陆大生毕业后10年内大佐是跑不掉的。而陆大没毕业的起码要多熬5年左右。

    而升将官更是一个大坎,就算实际成绩业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