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宏文一篇有何难、立意先贤、圣人之言

    第727章:宏文一篇有何难、立意先贤、圣人之言 (第2/3页)

,想要说清楚自己即将阐述的道理。有的甚至在心中描摹那些考官在阅卷时,看到自己这篇时文上某些句子时的想法……而此刻的沈渊,心中却出现了一个人的形象,正是圣人孔子!

    那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那位对于理想执著追求,虽百折而不悔的先贤。

    他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他虽拥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雄!

    那个一心求索从未停止的赤子,那个踏实而率真、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伟人!

    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是他此刻就在这里,就在眼前呢?

    如果有一个名为沈渊的后辈小子,正在向他诚心问道。那他此刻应该说些什么,应该怎样解释这句话?

    ……笔尖忽然落下,在纸上出现了一列文字。在沈渊的耳边,好像响起了孔子低沉厚重的话语声:“圣人于心之有主者,而决其心德之能全焉……”

    “未破题前,文章由我。既破题后,我由文章!”这一句破题写出来,霎时在沈渊的心间犹如泉涌一般,便涌出了无数字句。

    一句破题之后,他随即便将承题写在了稿纸上:“夫志士仁人皆有心定主而不惑于私者也。以是人而当死生之际,吾惟见其求无惭于心焉耳,而于吾身何恤乎?此夫子为天下之无志而不仁者慨也,故言此以示之。”在这一刻沈渊已经浑然忘我,他以先贤立意,以圣人之言,接连破题、承题、起讲、入题!

    这篇文章立刻以飞快的速度,就这样被他流畅无比地写了下来。……在沈渊的破题中,他一句话就阐述了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实际上是出自志士仁人的心里。

    同时在破题中,他又交代了所谓仁人志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的原因。

    所谓

    “无惭于心”

    “吾身何恤”,就是对这篇题目的最好注解。在这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