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四十三章 心灵鸡汤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四十三章 心灵鸡汤 (第1/3页)

    烟云寨一夜之间被破,八百多寨民顿时或死或伤,烟云寨也付之一炬。这是乱世的常态,是战争的残酷的显现,没有一个和平的社会,一个强大的国家,就无法守住这些美好。

    薛子墨更加体会到曾经那个红旗社会带来的和平是多么得宝贵,美好。战争,战乱,是摧毁一切美好东西的恶魔,但一个国家又不能畏惧战争,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敢于接战的军队,就不能保护好自己的国家,更不会有和平,以及和平带来的美好。

    伤残的烟云寨寨民,如今如同丧家之犬,士气低迷,更是无家可归,前途渺茫。甚至还有那么多年幼的孩童,他们带着惊恐疲惫的目光,看向自己的母亲,希望她能够给他温暖与鼓励。她们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地给了孩童一个安慰,只是她们自己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还能否有一个安身之处。

    不知道为什么,薛子墨突然想到了一句诗:“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薛子墨学生时代最喜欢的一句诗之一,富有向往光明的希望,不屈的意志。那曾经也是一个黑暗到令人绝望的时代,和当下的情形是多么得相似。这些人刚刚经历了敌人的追杀,身边的兄弟亲友都大多死伤殆尽,家园被毁,为了躲避追杀,他们被迫逃亡,绝望到看不到明日的太阳。

    突然,有一个孩子走不动了,他大概只有六七岁,母亲一路牵着他走,这时已经又累又饿又困,小孩子终于累倒了,一屁股坐到了旁边的地上,再也不肯起来。他的母亲也已经精疲力尽,没能将他抱起,只能蹲下来抱着孩子埋头低声哭了起来。

    很快,这哭声像是一种传染的病毒,这幸存的两百多人之间,哭泣声渐起,有些男子也满脸绝望地倒在了地上,整个队伍很快便躺倒了一大片。

    陈伍作为领队之人,很快发现了情况,他焦急地带着几个人在队伍中奔走劝说:“大伙儿,咱们不能在这里停下,这里还不安全,我们必须趁着夜色,穿过益都府境内,到达赵开山的义军所占之地。”

    “若是天亮前不能够到达,我们就容易被敌人追上,到时就真的逃不掉了。”陈伍苦口婆心地在劝说着,但是大伙都仿佛已经认命了一般,不愿意再挣扎,哪怕上去将其扶起,也再次躺倒地上。

    听着那些妇人一声声的哭泣声,陈伍心中焦躁不堪,可是他又想不到更好的办法。在这被悲伤绝望笼罩的黑夜里,突然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正当大家疑惑不已,以为是那个人在吟诗作赋时,这仅仅只有两句且与当下诗歌差异甚大的两句怪异的“诗词”,却被更多的人吟诵起来。起初只有一个男声,后来是一男一女的声音,男的清脆,女的甜美,之后又有几个粗狂的声音加入了吟诵中。

    虽然没有听过这样一句怪异至极的诗词,然而它的意境却是那么深远,深深触动了在场的人,跟随着念叨了起来。一些人念着念着,竟然渐渐地止住了哭泣,仿佛心中有了一道光明,驱散了那无处不在的黑暗。

    薛子墨原本只是受感于当下的氛围,情不自禁地开始念叨起这两句诗来,他旁边的桃子听了,顿时觉得自家公子创作的这两句诗,虽然简短,且通俗易懂,却并非一般的打油诗,充满哲理和感人至深的情境,也跟着念了起来。

    徐能与两个护卫,心想自家公子和夫人都如此卖力地念诵诗句,定是有什么重要意图,顿时心领神会,操着吐字不清的音调,跟着自家公子,大声地吟诵起来。

    这一下,氛围可算是彻底带动了起来,两句浅显易懂,意境深厚的诗词,感染了这里的所有人,包括陈伍他们。韦舸一脸惊疑不定地看了看陈伍,道:“这,这是什么情况?”

    “你问我,我哪里知道,不过我倒是能听出来,这是高大哥他的兄弟,薛公子他们所为。”正说话间,只听一个略带稚气的男子声音大声而满含情调地说道,却正是薛子墨:“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们在这里的每一个兄弟姐妹,在几千人的军队围堵之下,从烟云寨的死里逃生,这不仅是我们的幸运,更是我们身后,已经葬身在烟云寨的几百兄弟亲友,在他们舍生忘死,拼死守护下,才有我们顺利地逃离。”

    “那些死去的兄弟亲友,他们以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我们逃生的机会,他们难道就不怕死吗?不,他们也怕死,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