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四十七章 围观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四十七章 围观 (第2/3页)

谅。”李宝本着军人的态度道。

    “将军无须多礼,曾闻宋朝水师强大,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将军仪态非凡,更是治军有方,舟楫排阵井然有序,士兵个个龙精虎胆,一看便是一等一等强兵壮甲。想来将军在宋朝,也一定是排的上名号的名将了。”王伦客套了一番道。

    “哈哈,王军师真是过誉了。本将军出身农家,自幼少读诗书,只知放下锄头拿起刀枪拼死杀敌,哪懂得什么治军方略,都是手下弟兄看得起李某,没有给李某失了面子。”

    “你们沂州义军起义,本将军略有耳闻,只可惜远在他乡,远水难解近火,我等也是鞭长莫及啊。只是听闻山东抗金义士连年不断,实乃我汉人楷模,汉人节气之所在。若我为一介布衣,当带着弟兄随你回山东共抗金贼,杀得那些金人哭爹喊娘,那才叫痛快。哈哈哈……”

    笑完之后,几人突然沉默下来,王伦叹了口气,道:“百姓凋敝,千里之地寥无人烟,路上时有冻饿至死的饥民,金人重税,割削盘剥,更是肆意欺压凌辱我等汉人。他们将汉人百姓视作下等贱民,充作奴隶操使。我泱泱九州的汉民,竟然要受蛮族之人如此糟践,令我一介读书之人仰天扼腕,何以救这天下百姓啊……”

    王伦之言令在场三人都不禁再次沉默下来,王伦接着道:“敢问将军,在下此番南行,可有几成机会求得粮食,救一救那与金人作战的三十多万义军。”

    李宝不禁陷入一番沉思,王伦和李胜静静地等待着。良久,李宝才摇了摇头道:“先生,恕李某不知,朝廷之意,李某向来难以揣度,只知朝廷向来以求和为先,轻易不得罪金人。此事若是被金人知晓,必将引起金人怒火,将归罪于宋朝,彼时必将开启金宋两国战端。而朝廷一直避战不及,对于资助尔等抗金义军粮草一事,朝廷恐怕思虑极多。若是先生执意要去临安府求粮,当做好失败而归的心理准备。”

    王轮道:“这是自然,天下哪有必成之事。在下此番南行,只为博一线生机罢了,总是要尽人事,听天命的。不过,我来之前,曾有一位高人指教,求粮朝廷不成,或可求粮于民间。南边的百姓未受金人征伐所累,且宋朝商业繁荣,百姓富硕,民间更有无数主张抗金的义士,若是游说于他们,也可筹得足够的粮草。如此一来,只要朝廷当做不知实情,金人也就没有了名义发动兵端,如此一来也少了朝廷的顾虑,筹得粮草的机会也将多上一成。”

    “哦?这位高人是何人,能想出如此对策之人,看来非同一般。先生此行去往临安之前,可先在平江府暂歇,不日将亲自派人护送你们去往临安。你们乘船去往临安府,依某之见,实为不妥,你们哪怕却非金人奸细,也难保有人不拿你们做文章。朝中鱼龙混杂,你们初来乍到,还是低调为妙。尤其是后面那艘墨鱼号,即使你们并无敌意,也会有人眼馋于此,暗中夺取,到时你们将危矣……”

    王轮诚惶诚恐道:“李将军之言甚善,王某受教了。至于那位高人,便是我这位兄弟的家主,现任山东莱州即墨一个小县的知县,这即墨虽为一偏僻小县,却被那薛知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衣食丰足,免受乱世兵灾。”

    “哦,竟是此人,你方才说这墨鱼号,也是为他所造?”李宝惊奇地问道。

    “正是,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