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四十八章 私下拜见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四十八章 私下拜见 (第2/3页)

,反正他们才是当权者,谁又能怎么样呢?

    当宋朝皇帝赵构收到李宝寄来的奏折时,看到奏折中说起山东汉人一支义军反抗金人的统治,他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治理下的宋朝还是受万民归心的,宋朝是正统的存在,民心不失。更是心中期盼着那些愚蠢的贱民能够和金人打得不可开交,自己能够在这个皇位上多享受几年安逸的生活。信中提及那支义军的领头人之一带人来宋国想要朝见赵构这个英明神武的皇帝,一睹帝王的风姿,以解身陷金人统治的汉人对宋朝皇帝威仪的神往。

    赵构对这样的说辞高兴得合不拢嘴,好话奉承的话,谁都爱听,他赵构也不例外。而且作为非正统继位的皇帝,他一直担心自己的帝位不稳,担心受到旁人的诟病,听到这样的赞美,更是让他喜笑颜开,心说这个李宝竟然还有这样一面玲珑心思,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果然难道是被他曾经的长官的光芒罩住了,所以没有看到?赵构不无这样想到。

    李宝自然不可能只在信中说些奉承的话,毕竟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实诚、重气节的人,能说出这样的话,都是他在曾经的长官岳飞身死后,慢慢在这宋国朝堂摸索出来的一点生存之道。

    他在心中夸完赵构后,就提及了王伦一行人此行来宋朝的目的,更是转述了一番山东抗金几十万义军的困境,希望宋朝皇帝能够念在体恤天下百姓的爱国之情上,以及天下百姓心归宋朝的形势下,积极响应北伐的口号,出兵北上征伐金人,与中原大地上的义军联手抗金,收复宋土,建立千古功业。李宝分析了一大堆北伐的形势利弊,直言与金人结盟并不靠谱,宋朝若不乘早做好北伐的准备,很容易突然遭受金人再次进攻,到时没有准备,必将难以抵御。李宝绝口不提王伦等人南下求粮之事,而是说成是来向赵构请求出兵北伐的。

    赵构看了,心中的快意渐渐消散下去,毕竟接受北方来的义军的单纯崇拜,赵构还是非常乐意的,但是一想到要找借口推辞出兵,赵构既好面子,又不想出力,这样的话说辞就必须要动一番脑子,如何不让赵构心烦。而且本身他最烦的就是那些成天在他耳边念叨让他北伐的人,他只想安逸地享受这些年,这些人怎么就不体恤一下自己呢?自己背负千古骂名,而与金人结盟,两国和平发展,少死了千千万万的百姓,这些人怎么就看不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呢?除了哪些白丁,朝廷官员都被赵构或多或少地记恨,不是某一天被贬,就是招赵构恨得深了,最终身死的下场。

    也正是因此,这些年来,曾经的能打仗的一批将领官员,纷纷看清了形势,心灰意冷之下,辞官的辞官,归隐的归隐,一些不愿意放弃的,还在忍受怒气中苦苦支撑着,期望着他们的皇帝突然有一天被他们的忠心爱国的热忱之举所感召。

    李宝他不知道写这一封奏折时,会不会被宋朝皇帝记恨,他只想尽自己的一份臣子职责。赵构最终还是同意了李宝最后在信中提及护送王伦等人去临安府朝见的请求,也算是正式下诏接见北方义军的人。他的想法很简单,自己大度地接见这些人,可以给自己扬名,让天下人看到自己是如何受到百姓爱戴的,连北方被金人统治的汉人,也要反抗金人统治,转而来朝见自己,由此可证明自己才是得民心的明主啊。

    至于应王伦等人出兵征讨金人的想法,赵构绝不会有,到时自己好生找借口打发了便是,毕竟这种类似的事情,赵构已经做了好多次了,脸皮早已经厚得钢针都刺不穿。

    两日后,李宝收到了朝廷的圣旨,宋国皇帝赵构要隆重接见王伦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