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十一章 金人到来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十一章 金人到来 (第1/3页)

    集中力量办大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形容这段时间即墨县的形势大为贴切,自从薛子墨将打造海上牧鱼产业的想法跟钟思淼分享,至正式通过钟、薛两家同意通过并联合钟、薛、高三家之力共同打造墨渔坊这个海上牧鱼产业,就在短短几天之内。都说现代化的社会里工作注重效率,古人行事讲究各种形式,效率也就比之后世低下很多。但是在即墨,在薛家带头的这次产业运作中,却展现出了令薛子墨这个后世灵魂穿越者也赞叹不已的效率。

    古人对鬼神之事一直敬畏若神,办一件大事前,总要进行占卜、祭天祷告等一系列在薛子墨看来毫无意义之事。这些事情浪费了大多数时间,不过这一次,在薛子墨的建议下,薛慎等人在占卜祷告之前,就已经先行将各种事情有条不紊地安排下去了。

    当然这绝对缺少不了薛子墨前期在计划书中,对每件事规划细节做到了条理清晰,以及对一些需要投入的材料、物力等进行了初步的预算,虽然连薛子墨自身都无法完全肯定这些预算的百分百准确,但是经过薛子墨集合跟随在身边的十多个少年,咨询着钱管事、家中木匠、铁匠等一些人,也算对其预算做了个七七八八。

    当薛慎等人看到计划书的时候,首先惊讶的,不是对与薛子墨的异想天开感到惊讶,而是深深赞叹于其对事情调理归纳得细致,并且有数据作为支撑,令在场不是专业之人,也能够一眼就能明晰其中的含义。这份计划书的意义重大,还不在于它本身所承载的事,而在于撰写这份计划书的条理规则,这绝对是一份拥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参考书。

    在此后,薛慎作为知县,甚至私下将计划书拿给亲信之人参看,并要求他们务必今后必须参考这份计划书来撰写文书,而不是各种引经据典,夸夸其谈一大堆毫无意义的言谈。

    在这件事中,跟在薛子墨身边的这十多个年轻人也第一次进入了薛慎及身边一些知情人的眼中,他们感慨于这些少年人的聪颖之时,也开始关注真正的主导人——知县的儿子薛子墨起来。

    “这几日,城里对于建造墨渔坊的前期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而且效率极高,薛知县对此事甚为满意,各位同僚这几天是不是也有同感?”刚刚说话的这位,是薛慎得力的书记官,贾茂,算得上是薛慎的左右手,平日里的文书,薛慎颁布的政令,都由其提笔,薛慎的一些想法,也都与其知无不言。这一次的打造墨渔坊,虽然有商业性质,却仍然归属于官府的政令之一,被薛慎交由其统筹大部分事项。

    “贾大人说的极是,那份被称作计划书的文书,简直事无巨细,基本上只要照着上面所写去安排,出入不大,令我等少了很多繁杂之事啊。”

    “文兄此言,亦是下官所想,这所谓计划书,实乃下官平生仅见,意义重大,不知此书是哪位大才所做?”

    ……

    这些官吏都是各自负责一块事项,有如贾茂统御全局,有文书昇负责工具采集打造,有负责人员召集安置等,都对此计划书发表了自己的赞叹。

    “此计划书,颇有墨家风格,里面涉及的数理,都是墨家擅长,莫非是哪位墨家高人之作?”众人赞叹之余,也有人对其感到一丝担忧。

    儒家千百年来,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居于百家之首,自此鼎定了儒家千百年来在帝王统治中的地位,令其他学派不得不在儒家的荫庇下残延发展,对于颠覆儒家正统地位的行为,一直遭受到儒家学派所有人的时刻警惕。

    如今计划书的作书形式有着墨家风格,如何能不引起儒家之人的注意?

    “呵呵,张仲霖先生,您多虑了,此计划书,据在下所知,实乃是薛大人的公子,集合他的一帮下人一起做的。薛公子负责主要的策划,那些孩子负责帮薛公子计算各种物料所需用度。”

    “哦?薛公子,薛大人的贵公子还有这等才华?不知公子的诗文如何?”

    “刘树人是薛公子的夫子,不如由其来给大伙讲讲,这神秘的薛大人家的贵公子?”贾茂意有所指地说道。

    薛子墨从小体弱多病,性喜静,平日里多宅在家中,薛慎也甚少与周围人提起,加上薛子墨诗文名气不大,为人所不知,也不足为怪。

    也就是此次计划书的别出心裁,令这些饱读诗书的人眼前一亮,才会关注起这个脱离于众人之外的县令之子。

    刘植这些年来做为薛子墨的启蒙夫子,自然是对薛子墨知之甚深,在众人的催促下,便也一一将薛子墨的情况述说。当然他仅仅挑了一些无伤大雅的事讲,对于薛子墨在家中做一些所谓化学实验的事情,却暂时没有提及。

    “如此说来,这薛公子在诗文上也仅仅是普通之姿,倒是对数理格物一道颇为擅长,他没有夫子传授,仅凭平日里观看书籍,就能从中悟出如此多学识,格物一道,他确实为一奇才。难怪这所谓的计划书中,少了许多引经据典,措辞也不够精美,少了一分才气,惜哉,惜哉。”文书昇道。

    众人叹息过后,又恢复了一日的忙碌中去,对薛子墨也就不再过多关注,只有一人,却暗自对薛子墨起了更多的好奇之心。

    …………

    招人很快,这个乱世的人,最不怕的就是劳作,最缺的,就是粮食。当官府榜文中提及应招的人将有每日两餐时,已经深深吸引了一大部分人,有太多人家中吃不饱饭了,如今农忙时节已经过去,平日里的农活不多,能够每日两餐饭,而且还有十个铜板的工钱,已经深深刺激了大部分人的神经。

    短短三天时间,已经有数百人前来报名,但是薛慎却没有停止,按照计划书中的预计,初始的招工人数,至少也的要八百多人,这其中包括木匠、铁匠、织工、船匠、水手和渔夫等等一系列不同职业的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