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十七章 远海运粮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十七章 远海运粮 (第2/3页)

自然有不答应的理由,我不知道,但既然肯留陆兄在薛家暂歇,想来一定是有苦衷的。”

    “陆兄若是不急着走,何不在薛家多住几天,我家别的东西不多,就饭食还行。你之前一定过惯了忍饥挨饿的生活,没能吃一顿饱饭,这几天在我家,就放心地多吃一些。不用拒绝,你多留在我家一天,我父亲也许就会多一分可能答应与你们结盟,你以为如何?”

    在薛子墨的劝说下,陆莳也觉得自己不应该就此轻易离去,赵大人虽然此次起兵,短短时间内聚集起几十万兵马,然而这些都是普通的汉人百姓,不是女真人的精兵可比。对付一般的汉人守军还可以凭借人数的优势对上几个回合,一旦遭遇女真人大军驰援过来,到时能否抵挡住一时半会,都不敢确定。

    如今形势,正是抗金的大好形势,只有联合更多的汉人加入义军队伍,才有可能获得一点渺茫的胜机。陆莳自然不希望义军失败,否则不仅这些义军将会遭到屠戮,连身后的汉人百姓也将会遭到金人更加残酷的打压和屈辱,陆莳真的不希望再见到山东大地浮尸遍野,百姓民不聊生的惨状了。

    “好,只要薛大人有一丝可能加入义军的队伍起兵抗金,我陆莳就在这多呆几天。只是希望薛公子多在你父亲面前劝说下,中原百姓,不能没有薛大人这样的仁人志士。”

    薛子墨虽然不懂兵法韬略,但如今天下形势,自然是金人做大,想要光靠山东的百姓就将金人赶跑,其难度之大,堪比登天。否则薛子墨也不会在后世没有听说过开山赵起义,想来也仅仅是众多次起义中的一次。而且南宋年代,中原大地上起义次数繁多,然而历史上名声响亮的,胜利的却寥寥无几。

    如今开山赵起义看似声势浩大,却仿若吹了气的纸老虎,徒有其表,外强中干。一旦遇上大股的女真大军,必定难以抵挡住溃败。哪怕想要据城而守,也并非易事,想想当年如太原府、真定府、汴梁城等一些数一数二的大城,最终都被女真大军攻破屠城,可想而知此方法行不通。就算义军能够攻下济南府,收复整个山东,那也仅仅是一时之威,若真的惹恼了女真人,有朝一日,大军南下,必定再次生灵涂炭。唯一的可能,便是南边的宋朝能够起兵北上呼应起义军,两方结盟,才能够堪堪抵挡住女真大军南下的步伐。

    毕竟南宋虽然在历史上一直是偏安一隅,属于弱势的一方,但是却从未真正被金人侵入长江淮河以南的地区,可见这时候的女真大军,也已经不复当年倾覆辽国,攻占宋朝半壁江山的武勇了。

    “陆兄,你们可想过,义军此次起兵抗金的胜利之机在哪?”薛子墨问道。

    陆莳摇了摇头,他只是一个学了些武艺的少年人,不曾上过学堂,哪能对这些国家大事做出判断。他只知道,赵大人对他有恩,他便一心追随赵大人起兵杀金人,至于出谋划策之类的事情,他是一点也不知。

    “薛公子莫要取笑陆某了,我一介粗人,那会懂这些事。薛公子若是有何良策,但请明示陆某一二。”

    “也算不上什么良策,只是一些个人愚见罢了,陆兄只当听听便好。”薛子墨道,“当今天下,若是有谁能抗衡金人的,唯有南边的宋朝了。宋朝这些年来虽然龟缩在长江以南,不敢起兵北上,但如今天下,也只有宋朝才有这个兵力与女真大军打个对垒。行军打仗,最重要的,除了人,就是粮草。兵法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见粮草是一支军队打胜仗的关键。山东遭受了几十年的战乱之苦,百姓疲敝,粮食匮乏,一支军队若是没有足够的粮草做储备,如何能够有力气打仗呢?”

    “这些我们自然是知晓的,义军缺粮,因此我们攻打的都是富户居多的大城,劫掠当地富户、官粮,充斥义军粮草。只是义军人数急剧增加,粮草供不应求,因此赵大人才如此紧急带领义军连克数城,以缓缺粮之危。至于想要联络宋朝出兵北伐,赵大人已经连续多次秘密上书宋国朝堂,却只得到口头上的支持,出兵北伐却屡屡借口拖延。”

    “不是拖延,他们是压根不想出兵,一旦出兵,势必触怒金人,宋国朝堂多年来努力维持的和平局面便一朝毁弃,这不是他们愿意和有勇气面对的局面。宋人既然不愿出兵,那我们也不必强求,但粮草一事,就可以求助于宋人了。”

    “他们都不愿出兵,为何又愿意资助粮草于我们?”陆莳不解地问道。

    “他们出兵,那便是宋国对金国的挑衅,他们自然不敢。然而只是提供粮草,他们却可以吩咐下面的人暗中行事,只要金国抓不到宋国朝堂的把柄,那时即使金国不满,他们也可以立时推脱为民间爱国人士的捐助,宋国朝堂没能管过来,便可以安然无忧了。”

    “宋国粮食富足,资助给一支才区区二十万人的义军粮草,实在是九牛一毛。如此既不冒风险,又可以让你们出面恶心金国人,他们自然更加乐意。只要你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宋国朝堂多半会考虑的。若是有朝一日,你们义军真的能够收复山东,到时宋朝再将你们招降,那便是他们收复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