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二十一章 桃子的异常

    第一卷 风起东方 第二十一章 桃子的异常 (第1/3页)

    盛搏涛从来不是一个拖泥带水之人,曾经为朝廷造船,他作为当时的几个主要造船匠,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雷厉风行的作风。若不是当时宋朝的官僚体系腐败的原因,当官的人不用心做事,反而一心想着糊弄政绩捞钱获利,贪墨造船的银钱,凭当时盛搏涛的能力,想要造出一支强大的舰队,凭宋朝真正的国力,也并非不可能。

    哪怕就是现在的宋朝,虽然在骑兵,战车方面,由于宋朝缺乏西域引进的上等马,一直远远不如女真人的部队,但在舰船方面,宋朝的强大,却不是女真人这个短短不到百年的陆上民族可以媲美的。否则,如今的“南宋”,也不至于凭借长江淮河之险,硬生生地阻住了女真铁骑的南下。

    江南水道纵横交错,宋朝的水军在这里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这几年,金国朝堂已经渐渐再次掀起了南下的声音,经过这些年与宋朝的讲和,修生养息,金国的国力再次上升,同时吸取了宋人的一些知识和工匠,在幽州大肆招募汉人工匠,修建码头,筑造海上舰船。一些金国朝堂的汉人,已经看出了金主日渐强盛的南下征伐之意。

    墨渔坊不愧是有着现代规划思维的兴建项目,虽然见不到大型现代施工设施,没有大型重卡、没有挖掘机、没有几十米高的吊机,没有钢筋水泥,但是仅凭百姓的智慧与双手,也将一切都胜任了。

    好在没有钢铁的自动吊机,墨渔坊的工地上,却也出现了一种用巨木制成的滚轮吊。这还是薛子墨在与扎古朵的那一次比赛之后,被薛慎安排人用在了工地里。如今墨渔坊的工地上,大大小小的吊杆,树立在各个角落,为工地的施工进度增加了不少速度,也令这些勤劳的工匠,节省了不少体力。

    最大的滚轮吊,自然是后来建在红岛边,一块被规划出来建造轮船的地方。也是后来薛子墨去过一次墨渔坊工地后,给那里的工头提了个建议,将类似后世龙门吊的一些构造想法,传达给了他们,他们便再次进行设计,便有了现在的巨大门字形的大吊机。不消说,这东西用于辅助建造轮船,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几个滚轮组,令负责建造的工匠省去了不少力气,可以用更少的人手,干更重的活,效率也是以前的几倍。

    往常,一根巨木要搬起,往往要几十甚至上百人同时出力,而今,只要几组滚轮,配上十几二十多个人,就可以轻松地提起重达上千斤的巨木,从牢山一路经水路运过来的巨木,轻松被提上岸。

    当盛搏涛来到墨渔坊工地的时候,他对眼前井然有序的一幕,各种大小不一的吊车辅助工匠建造的场景震惊不已。曾经为了压迫工奴干活,总是会有许多的监工在一旁提着一根皮鞭,随时给不够卖力的工奴来上一鞭,有些人人便不是被活活累死,就是被监工活活用皮鞭抽死的。

    上百人一同协力搬动重物,只有所有人一同拼尽全力,才能成功,一旦有一人泄力,就可能前功尽弃。场面的糟乱不可名状。

    而今,呈现在盛搏涛眼前的,是一个井然有序,所有人都反而自发地卖力工作,而且虽然工作劳累,大家反而时有笑声传出,这在盛搏涛曾经呆过的工地未曾见过的境况。盛搏涛不知道的是,这都是薛子墨制定的一系列针对如何激发管理工匠工作积极性的一些意见。

    在墨渔坊,没有所谓的真正监工,有的只是一些负责传达任务的工头,也有几个是官府派遣在这里负责看护的差役。这些人平日里还负责这里干活的人的生命安全,一旦有人受伤,就会由这些人即时送去临时的医馆,医馆里是薛慎招募的几个医术上乘的郎中。

    薛子墨将工匠的安危看得很重,自然也将其写进了意见书里。

    墨渔坊的待遇也是从未有过的优厚,只要在这里工作的人,每日除了一开始招募时签下的契约中所谈好的报酬,一日两餐,早餐和中餐,还有不间断的茶水。此时的普通人家,都是一日两餐,早上一餐,下午三四点一餐,晚上和中午是不吃饭的。

    墨渔坊却提供早餐和中餐,中餐是因为下午干活消耗大,自然也是最为丰盛的,晚上会有一些小吃食,但并非免费提供,而是需要这些工匠自己出钱购买,只不过只要是在这里工作的工匠,都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当然因为目前即墨粮食有限,这些也都是限量供应的。工匠对于墨渔坊的主人晚上出售吃食的事,非但没有不满,反而非常赞同。因为这些小吃食都非常美味,是一些厨娘特意用心制作的,而且他们还可以凭借墨渔坊工匠的身份比别人用更低的价格购买,无形中带给他们一种身份的优越感。这些小吃食平日里他们都是不经常吃到的,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奢侈品,而今作为墨渔坊的工匠,却可以享受更加优渥的待遇,自然受到众人的拥戴。他们不仅赚到了更多的钱,也享受到了花钱的快感,简直就是双重的快乐。有些顾家的工匠,自己还偷偷将买来的小吃食送回了家中给妻儿吃,为此还衍生了连薛子墨都意想不到的一个工作,一些未能被招募为墨渔坊工匠的人,在工地旁竟然干起了替这些工匠寄送东西的服务。一次只需一文钱,十斤以内,最多只要三文,有时候一些工匠也会合起来花个三文,寄个十斤内的物件。

    茶水是青菜鸡蛋汤,放了点盐,薛子墨倒是希望弄个西红柿鸡蛋汤,但是如今西红柿还未从新大陆引进九州,只好作罢。加了盐的汤水,也令工地上的工匠少了些中暑的人。

    车来车往,虽然是一些木质的双轮的和单轮的小推车,却展现出了墨渔坊一片繁忙紧致的景象。近六米宽的道路,令得来往的车辆人员不显得拥堵,首次来到墨渔坊的盛搏涛,差点以为这里是在兴建一座新城。

    在这里负责人的带领下,盛搏涛来到了南岸的轮船建造基地,几个大型吊塔,再次震惊了盛搏涛的眼球,看着只需要十几个人就可以搬动一根巨木,盛搏涛一度以为自己看错了眼。

    直到在负责人对这里的一些概况进行了一番介绍,盛搏涛才稍稍平复了一些心情。若是当年自己有这些大家伙辅助,更大的舰船,自己也能够轻易造出数艘吧,盛搏涛心中想到。

    场中还留下了一艘或者说残骸,就是之前失败了的大船基底。以盛搏涛多年来积累的深厚眼力,一眼就看出了这个龙骨和船身的衔接不够协调,导致受理不均匀,很快就无法承受后续的重力,垮掉了。果然如薛慎所说,这里的造船师经验不够,若是就这点功力,就想造一首能驰骋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