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隆中借智

    第十六章 隆中借智 (第2/3页)

基金数你的贡献最大啊!”大牛真诚地说。

    “我还嫌我的贡献不够大呢。这点钱虽说是准备做慈善,也是在为我自己积德啊。”说到积德,受夫人张春桃信佛影响,对佛教也有心得的杨满仓侃侃而谈起来。“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现在拿点钱出来是舍,佛祖因此保佑我炒股盈利就是得。佛家说得好,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用我们俗人的话来讲,舍是付出,是投入;得是收获,是回报。所以,我为自己积德,内心里还是想求得回报。生活在世上的人,很难免俗啊!”

    “话虽这么说,贡献就是贡献,是谁都抹杀不了的。我所知道的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生,现在已经80岁了,他对慈善事业的贡献十分巨大,他现在什么都不缺了,年纪也大了,他还想得到什么呢?据我所知,他数十年里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祖国教育、医疗卫生、山区扶贫、体育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说他普济天下都不为过。像霍英东先生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啊!”大牛也感慨地说。

    “谁说不是呢?我就很崇敬霍英东先生。我们小小的慈善基金,望其项背都做不到啊!”杨满仓大有壮志难酬之感。

    “放心,满仓兄。我们的慈善基金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对了,你现在轻仓了,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大牛问。

    杨满仓想了想,说:“我估计明年春节之前,大盘难有起色,不宜操作。我这次重仓长安汽车,虽说最终盈利了,但天天看盘,身心也被庄家折磨的够呛。因此,我想出去游玩一下,散散心。小山我肯定要叫上的,不知你有没有兴趣一同行动。”

    “目的地确定了吗?”大牛问。

    “还没有。你有什么建议吗?”

    “现在是寒冬季节,不宜出远门。我建议五人小团队就近到襄阳古隆中去游览一下,既是散心,又可借借孔明先生的智慧。”大牛笑着说。

    杨满仓也笑道:“这个主意好!说走就走,明天出发。借了孔明先生的智慧后,我们就地开个诸葛亮会,总结今年,展望明年。”

    三、三顾堂

    大雪时下时停,与太阳躲着迷藏。傍晚,太阳躲到了地球后面,雪花又开始飘舞,大有“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之势。

    数九寒天也罢,十日大雪也罢,张小山不仅没有寒夜难熬之感,反而十分自在惬意。买了长安汽车的股票以后,托“长安”二字之灵气,账户不仅从没有亏过,好像日日还在增长,因他不想做T,也不想做高抛抵吸的波段,在股票上也就不用操什么心了。家庭,妻贤子孝,也没什么不如意之处。唯一想起来有点心烦的是工作岗位没了,不知要待岗到何时,但想到炒股赚的钱比正常上班挣的工资多几倍,那点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因此,张小山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读闲书了。雪夜拥衾而卧,手捧托翁的《战争与和平》,一个个文字精灵一般跃入眼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眼前活灵活现,一个个铁马冰河的场景让人热血沸腾。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沉浸在托尔斯泰所营造的广阔的精神与永恒中的张小山,身心俱暖,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完全忘记了时空。突然,与托翁的心灵沟通被人打断,不是美人在含怒夺灯,而是床头的电话铃声响了。

    “小山,休息了吗?明天有什么安排吗?”打来电话的是杨满仓,听到张小山没有的回复后,他接着说:“看书不要太晚了,早点休息啊。明早8点我来接你到古隆中去游玩。”关系亲密后,说话也随便了。

    已经睡下的王兰嘀咕到:“这个杨大哥怎么知道你还在看书呢?真神了。”

    “人家不神怎么能成大户呢?”张小山笑着放下书本,钻进了温香软玉的被窝。

    第二天,当第一缕阳光从东方天际如金箭般喷射而出的时候,张小山的晨练已经结束。雪后的空气是那么清新纯净,让人有如置身氧吧之中。气温并不十分低,地面的积雪正在慢慢消融。八时整,杨满仓的“大奔”准时到达,时间观念在其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什么是高素质,这就是啊!张小山感慨地想。

    看见张小山走向汽车,杨满仓从驾驶员座位下来,坐到了副驾驶。

    张小山坐进驾驶室,“大奔”轻快地滑出小区,车轮碾过路面松软的积雪,发出愉快的沙沙声。

    “大哥,还有谁去啊?”张小山问。

    “我们现在去大牛公司,把他和吴玫、刘伟都带上。”杨满仓回答。“这次除了游览古隆中,我们五人还要开一个诸葛亮会,商讨来年的投资方略。”

    隆中风景区位于与郢州毗邻的襄樊市,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等景区。五人小团队选择初雪后游览,实践证明很明智。气温未低至道路冰封,游人未多至摩肩接蹱,且好一派雪国风光,真好似:“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唐.元稹)

    给张小山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顾堂”,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在这里形象再现。诸葛亮隐居的草庐外,伫立着关羽、张飞和三匹战马,张飞焦躁不安,关羽捋须沉思。草庐内,诸葛亮与刘备正进行着流传千古的“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立足,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喜好诗词对联的张小山还特别留意了“三顾堂”大门两边的对联。他知道,许多名胜古迹的对联都是名家所写所书,涵义深远,书法亦是一绝。这些对联中往往包含着很多历史知识,表达了后人对前人的评价和认识。

    且看“三顾堂”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不正是后人对诸葛亮卓越才能和耿耿忠心的高度赞许吗?

    吴玫见张小山边吟诵对联,边频频点头,便问:“小山哥,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呢?”也不知她什么时候把“张哥”的称呼改成更为亲昵的“小山哥”了。

    张小山解释道:“上联中的两表是指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他的这两篇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