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九十八、竭棰 高命

    六百九十八、竭棰 高命 (第3/3页)

  有实才有虚,有阴才得阳。

    体为阳,神方虚。实为阳,魂方阴。

    肉体若与精神也好,元神也罢,都看成“灵”,看做“近虚之力”。

    那么,阴和阳呢?

    竭棰修士却认为,大道,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灵者为一。

    阴阳为二。

    阴与阳,阴阳统一,此为三。

    在理论上,竭棰修士又一次躲避了“矛盾”的处境。

    然而实践中,却出现了意外。

    舍弃肉身的竭棰修士,猛然发现,修仙,是从低向高,从地向天,从万物向道。

    而非竭棰修之。

    天地二境,与“万物”并生之境。

    悟道凝鼎二境,步入“三”之境。

    阴阳二境,是为“二”之境。

    太一,修入“一”之境。

    凡人入大道,自然是从万物归三,从三归二,从二归一,从一归有,从有归无。

    没有哪个修士,能够在“三”的境界,舍弃“万物”之境。

    悟道境,开始用五行灵力。凝鼎境,开始调动天地之象。但他们都没有舍弃天地二境界的任何基础点。

    竭棰之法却不一样。

    竭棰之法,需要修士灵魂质变为元神后,舍弃肉身。

    这是因为,相较于能调动灵力的肉身,能够修炼精神力的元神,更接近竭棰之法中“灵”的概念。

    当然,那个时候的天地,还是修仙的天地。今古不一。

    只是这一招棋,远不在大道的棋盘上。

    一柄道尺,三十丈成大道的话,一丈不是大道,二十九丈也不是。

    但只要从一到三十,没有截断,就有成大道的可能。

    可若你竭去一丈,便是竭去半尺,那也不再有成大道之机了。

    所以,竭棰之法进步虽速,上限却是不触大道的。

    这就是修仙时代,鬼修存在而不兴盛的最大原因。

    除了第一批以身试错,以己论道的竭棰修士外。后来的竭棰者,大多是穷途末路,破罐子破摔,死马当活马医之徒。

    眼前这个高命,竭去了肉身,难道不知道自己已与大道有了一线不可至的隔阂?

    宣声能想到这些,高命自然不可能想不到。

    “古灵力的奥秘,以及你想要解决自身的短板,答案就在竭棰之法中。”高命交出结论。

    宣声不屑一顾。

    别看在这人道阴域里,宣声斗不过他高命,可也只是在此。别看此时高命有太阳境界,可也止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