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明是我徒弟

    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明是我徒弟 (第1/3页)

    李之荣的实际年纪,要比商信大两岁。

    但两人站在一起,看起来反而是商信最大,商信一头白发,而李之荣虽有白发,但没那么多,只看外貌的话,差不多要比商信小十岁的样子。

    这也是两人的生活环境不同所造成的。

    李之荣一生荣华富贵,从小都没有为钱发过愁,他的父亲是港岛有名的商人,而且就他一个儿子。

    用现在的话来说,李之荣就是妥妥的富二代。

    收藏是很费钱的,现在不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会,很多老百姓不懂收藏,随便用三瓜裂枣的,就能换走官窑精品,甚至国宝神器。

    其实到了九十年代,老百姓就都明白了,手里的老玩意可能会很值钱,给少了都不卖。

    李之荣本身是富二代,而八十年代初期,又借助港岛人的身份,回到国内收了不少的好东西,也就是那个时候,他和商信认识,并且成为了好友。

    说起来,两人已经有足足四十年的交情。

    那时候的商信,刚进故宫博物院,还很年轻,看到国内那么多宝贝被港商,或者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富豪们将民间的好宝贝用很低的价淘走,心里别提有多着急。

    但他着急没用,他自己没钱,也不可能阻拦人家正常的交易。

    商信和李之荣第一次见面,就是李之荣来收一件瓷器,正德年间的官窑瓷器,商信想要阻止,捣乱了李之荣的收购。

    但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之后就认识了。

    后来商信才知道,李之荣虽然是来收购,但给的却是公道价,没想过要骗人,让商信心里有所愧疚。

    而且李之荣当时来购买古玩,用的是美元。

    那时候的国内,外汇急缺,任何能赚外汇的渠道都不会放过,前前后后,李之荣在国内花了上百万美元,淘走了一批的好宝贝。

    那个时候的上百万美元,可比现在的上千万美元还要值钱。

    也正因为有早期的收购,现在的李之荣一点都不用为钱发愁,他的收藏品价值好几个亿。

    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