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褚遂良上门(二)

    597 褚遂良上门(二) (第2/3页)

,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此人便是陆羽。

    陆羽有本著作,名曰:《茶经》。

    这《茶经》的出现,就标志着茶文化形成,因此这陆羽也被称为茶圣。

    这陆羽出生在唐玄宗时期,因其相貌丑陋而成为弃儿,后被一位僧侣收养。

    长大后陆羽并没有出家,而是决定离开寺院,参加戏班演出,由于陆羽泡得一手好茶,从而结交许多朋友。这其中包括了一位对茶学深感兴趣的都督。

    这位都督极为看好陆羽对茶的天分,因此送陆羽到名儒家就学,鼓励陆羽进行茶道研究,从此,陆羽便开始潜心钻研茶学。

    凭着高超的泡茶技术,再加上后来习得的学理知识,陆羽成为当时极为有名茶道大家。

    陆羽亦亲身深入巴山、峡川考察“茶事”,甚至渡江南下,到江·苏苏·州、浙·江吴·兴、江·西上·饶、南·昌等地定居,采集各地名茶,鉴别各地水源,收集相关资料,最后隐居浙·江吴兴的苕溪,完成中国史上的第一部茶书专著《茶经》。

    《茶经》有着极其丰富的茶文化内容,记述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还包含复杂的茶文化观念文化层内容。

    像是认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也提出了具体的茶器美学主张,认为越瓷“类玉…类冰…越瓷青而茶色绿”在三个方面完胜邢瓷。

    形容煎茶茶汤上的沫饽“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又如回潭曲渚青萍之始生,又如晴天爽朗有浮云鳞然。其沫者若绿钱浮于水湄,又如菊英堕于尊俎之中。”

    陆羽以超人的天赋以及对茶艺的深入理解,把本来源之于物质需求的饮茶,升华为美学意味的艺术过程。

    李恪前世也好茶之人,因此对《茶经》烂熟于心,李恪在想要不要也把这《茶经》也抄出来。

    褚遂良却打乱了李恪的沉思,“王爷,有茶岂能无诗,此情此景,王爷何不吟诗一首?”

    李恪一阵无语,急忙推托,褚遂良却继续劝说,李恪盛情难却,只得开始自己的“创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