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 议事

    632 议事 (第2/3页)

,我们受父皇重托,必须对不起父皇的信任。”

    二人都是朝廷重臣,哪头轻哪头重还是拎得清的,同时也知道李世民对这次科举的重视程度,如果把这次科举搞砸了,他们俩谁都讨不了好。

    官场之人最懂得的便是妥协二字,有了李恪在一旁搭梯子,二人自然就坡下驴,停止了争吵,开始商量如何办好这次科举考试。

    对于科举之事,孔颖达和令狐德棻都没有什么头绪,虽然大体框架都可以承袭前隋旧制,可毕竟前隋的科举亦是草率粗疏处处疏漏,这就必须要礼部及时制定出一套严谨合理的制度,以供其后借鉴。

    时间紧,任务重,二位老头急得团团转。

    幸好有李恪在,作为重生者,这科举的章程自然难不倒李恪……

    李恪只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便将抄袭来的一整套科举考试的流程制度呈放在了孔颖达和令狐德棻的面前。

    孔颖达和令狐德棻当即召集礼部官员研讨这一套流程的可行性。

    对此,李恪却不屑一顾,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手中的章程已然是照搬后世明清两代极为成熟的科举制度,还有何可研讨的?

    当然,这里面也有李恪的私货,李恪虽然知道科举展到最后,仍然极大可能变成统治者借此禁锢思想、稳定统治的工具,所以李恪在照搬了制度的同时,在其中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主考官孔颖达和副主考官令狐德棻都认为需要再商讨一番,李恪也只得同意。

    礼部正堂之中,所有本部重要官员全部到席,济济一堂。

    实则此次与会者不仅仅只有礼部官员,几位被李世民特旨命令的大臣,亦被加入到科举制度的筹备计划当中,包括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侍中魏徵、中书令岑文本、中书舍人马周、以及黄门侍郎褚遂良……

    礼部值房被李恪改造成后世会议室的模样,正中是一张独立的书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