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平衡之道

    639 平衡之道 (第2/3页)

为科举的必考科目,其实并不太过抵触,只是有些质疑其重要性而已,儿臣稍微一解释,他们便同意了。”

    李世民闻言,意味深长的看了李恪一眼,仿佛再说,你骗鬼呢,如果这几个老家伙真有这么好说话,朕这个皇帝又岂会当得如此艰难。

    “恪儿,这算学真如此重要吗?尽然能跟明经科进士科相提并论?”李恪一脸疑惑道。

    李恪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父皇以为,凭借那些手里捧着四书五经孔孟礼乐的儒生,将这个帝国治理得繁花似锦万国来朝,需要多少年?”

    不得不说,李恪很是抓住了李二陛下的命门……

    好大喜功!

    儒家怎么治理国家?

    作为一位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盖世帝王,李世民对此自然一清二楚,无非四个字而已——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个好东西,可以使得人们清心寡欲、安分守己,可以使得四海升平、与世无争,可以休养生息、与民繁衍……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便是天下大同。

    这是每一个帝王都梦寐以求的终极理想……

    但是这个境界,却从未有哪一朝哪一代实现过,即便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亦不过是历代积累而一朝厚积薄发,且最终亦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哪怕他李世民下天纵奇才,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多少年?

    二十年?三十年?六十年?还是一百年?

    他李世民等不了那么久,一万年太久,朕只争朝夕!

    依靠儒家的那些书呆子,天下是会太平,统治的确稳固,但是他李世民等不及了!

    如何能够让这个帝国快速发展、迈入盛世呢?

    只得另辟蹊径,在儒学之外增加杂学!

    算学、商学,亦是杂学的一种。

    战国时期的齐国就依靠工商业是国家长盛不衰。

    齐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工商业发展的诸侯国,早在姜太公建国时,就秉承了“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的经济理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