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四十三章 金国使臣

    第两千零四十三章 金国使臣 (第2/3页)

  “爱卿平身。”朱由检虚抬了一下右手。

    “谢陛下。”骆养性先谢恩,然后才从地上站起身。

    朱由检看着他,问道:“魏阉怎么样?”

    发配凤阳的魏忠贤,随行有锦衣卫跟随,沿路监视他。

    “臣正是为此事而来。”骆养性上前一步,从袖口里掏出一份密折,双手托举高过头顶,嘴里面说道,“这是押送魏阉的锦衣卫百户专门送回来的密奏,请陛下阅览。”

    王承恩走过去,把密折接到手里,然后返回到龙案旁交给朱由检。

    小时候的朱由检和朱由校两个人虽为太子的子嗣,可日子过的比宫中许多太监和宫女都不如,直到太子明神宗登基,他的日子才算好过起来。

    后来兄长朱由校继位,专门请来大儒为他讲学,加上他自己也勤奋,从书中学了不少东西,学识要比大行皇帝朱由校强多了。

    接过密折,朱由检拿到眼前翻看起来。

    只见他脸色慢慢变得铁青,最后手里的密折狠狠地甩在地上,怒斥道:“该死的阉货,朕真是太宽容他了。”

    王承恩俯下身子把密折从地上拾起重新放回龙案上。

    “骆养性。”朱由检因为怒火而通红的眼睛盯着面前的骆养性。

    “臣在。”骆养性上前一步。

    朱由检说道:“朕命你从锦衣卫中派一队人马,去把这个阉贼给朕抓回来,朕要亲手剐了他,现在就去。”

    “臣遵旨。”骆养性转身离开大殿。

    他回到镇抚司不久,一队锦衣卫受命离开了京城。

    骆养性送来密折的事情很快在宫中传来,就连密折上面的内容,也传到了宫中几个大太监的耳朵里。

    司礼监一名秉笔太监叫李永芳,是魏忠贤身边的重要人物。

    魏忠贤得势的时候,他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王体乾一起帮魏忠贤更改内阁票拟。

    他在得知消息后,立刻安排人出宫,安排人敢在锦衣卫之前,给正在去往凤阳路上的魏忠贤送去密折的事情。

    捉拿魏忠贤归京的锦衣卫离开后不久,又有快骑离开了京城。

    到此为止,魏忠贤的下场已经可以预见,朝中上下也都在等魏忠贤死的那一刻,便开始清理阉党之人。

    朝中上下对于虎字旗开始往河南调动兵马的事情,根本没人关心,就连河南官员送来关于虎字旗大军异动的奏本,也全都被留中不发。

    虎字旗已经把两个战兵师和一个龙骑兵师,近五万大军派往河南与山陕交接的几府边界上。

    “主公,奴贼派来的使者到了。”赵武送来了伪金使臣的消息。

    伪金派来的这支使臣队伍从草原方向过来,进入青城后亮明身份,被虎字旗的人一路带回大同镇城。

    “既然来了,就见见吧!”刘恒放下了手里的塘报,从座位上站起身,在赵武的陪伴下,离开了办公房。

    总镇署有专门接待来使的堂厅。

    伪金使者一到总镇署,便被带到了招待客人的堂厅中。

    宁完我坐在堂厅的座位上,目光时不时往门外的方向看去。

    行来的这一路,自从进入虎字旗的地盘,他便感受到虎字旗的人对他们这些大金使臣的恶意,而且这种恶意在他到了大同越发强烈。

    联想到以前几次派来与虎字旗联络的使者下场,他这会儿心惊胆战,生怕自己连刘恒的面都没见到,便被虎字旗的人给弄死。

    “没想到大同的变化居然这么大,看来虎字旗不是单纯的反贼,那位大将军有些治理地方的能耐。”鲍承先说道。

    宁完我看向鲍承先,笑着说道:“差点忘了,鲍将军也是山西人。”

    “山西应州人,对大同也算熟悉,本将离开的那年,大同远没有眼下看上去这般繁华和热闹,想不到山西出了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鲍承先感叹的说道。

    宁完我轻轻一摇头,说道:“这你就说错了,我听说虎字旗的这位大将军可不是山西人,而是辽东明军总兵杜松帐下的一个兵卒,后来因为兵败的关系,逃到了大同灵丘,做起了生意,这才有了虎字旗今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