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托臣给陛下带个话

    第六百五十二章 托臣给陛下带个话 (第2/3页)

不然陛下你发十二道金牌急召秦德威过来,在此出面扛雷?

    此时忽然有个上不了台面的严姓尚宝司丞排众而出,奏对道:

    “臣看纯德山,崇冈隐起,迭阜盘亘,如龙游凤跃,蜿蜒抱护,风气完萃,全山萃郁,青松碧幢交相辉映,实乃吉壤也!”

    大臣们惊讶不已,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其貌不扬的官二代。

    没想到此人即兴而,辞藻也是一套一套的,称得上有才之人了。而且以卑官之身敢于主动御前奏对,胆魄也是非凡。

    这口才,这胆量,有点像个缩水版的秦士啊。

    严嵩也愕然的看向儿子,知子莫若父,自家儿子刚才肯定是上头了。

    他敢肯定,就是皇帝那句“设若秦德威在此”,把自家儿子刺激到了!最近自家儿子就听不得这种话。

    当然严世蕃不是傻子,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无论如何,先吹捧一番纯德山总不会错,毕竟这里埋着嘉靖皇帝的亲爹。

    然后根据皇帝的态度变化,走一步看一步吧。

    果不其然,严世蕃的辞藻让嘉靖皇帝听起来很舒心,又对随行道士陶仲文问道:“严世蕃此地乃吉壤,老神仙以为如何?”

    陶仲文很讨巧的答道:“蒙献皇帝福荫,陛下得以荣登大宝,纯德山焉能不是吉壤宝地?”

    嘉靖皇帝又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仿佛吐出些抑郁之气,仿佛自言自语道:“大峪山那里,略有些空寂。”

    严世蕃仿佛抓住了一闪而过的机会,迅速又开口奏道:“纯德山被汉水怀抱,又如飞龙起伏,实乃上天所赐福地也,大峪山其实略有不如!”

    仿佛一个信号,其余大臣们跟在严世蕃后面纷纷进言。

    大家所的内容只有一句话“纯德山很好,显陵不要动了”,这是很正义的进谏,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带领了朝议风向的严世蕃微微得意,对父亲使了个眼色。

    我严世蕃过去只不过是欠缺机会而已,若我能为殿上臣,焉能让秦德威专美于前?

    看看今天陵墓之议,看看别人的跟风,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皇上最后下决心不迁显陵,以后别人议论起来,这首功必定就是他严世蕃的!

    不过嘉靖皇帝不知为什么,仍然眺望着远方的汉水,还在犹豫不决,难以下定最后的决心。

    随行大臣并不多,就那么几个,唯独礼部尚书张潮没发表意见,就显得非常醒目了。

    嘉靖皇帝便狐疑的看向张潮,这种礼制大事上,礼部尚书不话,就是最大的可疑之处。

    等别人平静后,张潮才进奏:“今日秦德威牵马执鞭,并非为作怪,而是有话想要进言,所以挖空心思现身于御前。”

    朝臣里是个人就能猜出,今天嘉靖皇帝到纯德山实地考察,肯定要议论双亲陵墓之事,所以想在前面也不奇怪。

    嘉靖皇帝好奇的询问:“秦德威又想什么?”

    张潮继续奏道:“秦德威不能前来,就托臣给陛下带个话。大体就两句,其一,纯德山陵气万万不可泄也!”

    听到这句,十分迷信的嘉靖皇帝莫名的悚然一惊。

    如果将显陵北迁,为了移动父亲献皇帝梓宫,必将开挖显陵地宫,会不会导致气运散了?

    张潮继续奏道:“其二,太祖高皇帝定都于应天府时,皇陵并没迁往应天府;其后京师北移时,孝陵也没迁往京师。”

    言外之意就是,太祖、成祖两个最重要的祖宗都没干出迁亲爹陵墓的事情。

    所以不把亲爹陵墓迁到京师,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不是不孝顺。有两个祖宗先例摆着,陛下你又何必执念于此?

    秦士“隔山打牛”传来的两句话,宛如醍醐灌顶又像是快刀斩乱麻,让嘉靖皇帝从长达数月犹豫不决中彻底解脱了。

    随即嘉靖皇帝神情舒展的对大臣们:“皇考葬显陵将二十余年,一旦复露于风尘之间,朕心不安,皇考、圣母不宁。故而朕已决意,父陵不迁,只在纯德山改营扩建!”

    众人:“.”

    所以他们一群人了这半天,最终还是不如秦德威托工具人传的两句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