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平常的一天

    第六百六十四章 平常的一天 (第2/3页)

是非常难办的事情。”

    秦德威直截了当的说:“其实并不难办,就是源丰号租用急递铺的事情,每处急递铺每年给五两银子,足够多征发一人了!

    在京师与南京之间,源丰号有快速传递消息的需求。”

    王廷相拧着眉毛说:“待我多想几日,看看有无委稳妥办法。”

    从王廷相这里出来,徐老三大受震撼。

    就在刚才,他很直接的感受到,奶兄弟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地位,竟然对兵部尚书也是指手画脚的。

    要知道兵部尚书掌管武职选用,他徐老三也是被兵部尚书管着的!

    而且徐老三还有点泛酸,“那李泾到底是谁?为什么你会如此用心帮助他?我才只是个千户而已,好多年了也没变化。”

    秦德威轻描淡写地说:“原因很简单,他有一个好妹妹,”

    徐世安:“......”

    随后秦德威又去了旁边户部,找到户部尚书王以旂,分析说:“时机实际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开始尝试南京和京师之间的汇通了。

    大体是这样,长江上的抽分局、南方运河上各地的税关解银都可以先集中到南京。

    然后也不用浪费人力财力千里迢迢的押送京师,只需要从京师这边源丰号提走就行了。

    此外京师官员如果打算向南方转移银两,也可以把银子存入京师源丰号,然后从南京支取,领银票更好。”

    这些都是户部范畴的事情,就看王以旂有多大的决心去推动了。

    从户部出来后,秦德威又钻进了礼部,去见另一个尚书了。

    跟着长见识的徐老三真开了眼,恍恍惚惚还以为秦德威是个首辅,什么事情都能插一手。

    秦德威行过礼后,就莫测高深的对张老师问道:“老师你准备好了吗?”

    张潮莫名其妙,反问道:“准备什么?”

    秦德威就提醒说:“老师,时代变了!”

    张老师古井无波的回应说:“又又又变了?”

    秦德威无视了张老师的调侃,直接说:“诗文赋文先放下,老师你要准备研究青词啊!别人或许可以躲开,但你这个礼部尚书是躲不开的!而且不写就是罪过!”

    秦德威看似说得很不正经,其实都是对大势的预判。

    嘉靖皇帝真正开始修仙后,便对青词数量和质量有病态般的追求,格外上心。

    张老师内心深处对青词还是有点抗拒,别说张老师,任何一个正常士大夫都不会多看几眼青词。

    张老师忍不住就抱怨说:“你整日里撺掇别人研究青词,又不见你自己写!”

    秦德威答道:“谁说我没准备?我手里两百篇青词,各色题材都有,乃是我一个门生归有光的呕心沥血之作,短期内够用了。”

    张老师:“......”

    随后秦德威又想起另一个问题:“老师你有没有获得御赐银章?”

    张潮摇头道:“我哪能有银章?一般只有内阁大学士才有,偶尔也有极其个别其它大臣获赐。”

    银章就是皇帝赐予大臣的私人印记,确实非常稀少,而且是与密疏制度相辅相成的。

    如果有不方便公开的话要说,奏疏就可以不署姓名,然后盖上银章封住,让嘉靖皇帝通过印记辨别是谁。

    或许有人要问,密疏有这么重要?在别的时候不好说,但在嘉靖朝非常重要。

    讲究权术的嘉靖皇帝本人极为重视密疏,甚至将密疏制度重搞了一遍,制定了许多条框要的让大臣们遵守。

    而且在实践中,密疏攻讦成为嘉靖朝最重要的党争工具,甚至也是皇帝了解外朝动向的信息渠道。

    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一般奏疏相当于五百年后的工作群发言,而密疏就相当于与领导私聊,获赐银章就相当于加上了领导微信。

    可以说在嘉靖朝如果没有银章,连参与党争的资格都没有,而秦德威手里目前就没有这个东西。

    如果说秦德威内心深处有什么焦虑的话,这个可以算是目前最大的焦虑了。

    皇帝不上朝,不见大臣,夏言和严嵩都有御赐银章,都可以写密疏,那他秦德威怎么办?

    “到底怎么才能获得银章?”秦德威自言自语说。

    张老师嘲笑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