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丧钟为谁而鸣(5)

    第40节、丧钟为谁而鸣(5) (第1/3页)

    意大利人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上的签字,被英国人视为一次外交上的胜利。在他们的眼里,意大利海军的战列舰总吨位不过是从原来相当于皇家海军规模的三分之一提升到了40%,区区几个百分点并没有在实质上提升意大利海军的战力,但是这个条约却在政治上防止了意大利人走上扩张之路。这使得5月28日刚刚出任英国相的张伯伦感到无比的欣慰。此人以全面实施对德绥靖外交而著称,和他企图以“让出”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但泽的领土给德国为代价来维系英国的殖民地和本土安全相比,意大利人的胃口简直是九牛一毛。张伯伦吹嘘道: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在我们这一代人,地中海是不会再爆战争了。

    对于法国人而言,曾经世界第二强的舰队早已锈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严重削弱的国力也使得法国海军一蹶不振。对于法国海军,他们要的只是“至少不比意大利人差”。而根据这一次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他们在战列舰、航母、驱逐舰和潜艇的总吨位方面与意大利人持平,但是还是在巡洋舰总的吨位方面比意大利多,这完全满足了法国人的虚荣心。虽然,此时他们不安分的邻居德国人使得法国人将大部分军费花在了马奇诺防线上,但是这一次至少在纸面上,意大利承认了他们才是地中海真正的霸主。

    大西洋对面的美国人,正在前海军部助理部长、现任总统弗兰克林·d·罗斯福的领导下拜托经济危机的阴霾。随着罗斯福总统采取救济措施援助已经萧条的钢铁和造船业以及1934年3月文森-特拉梅尔法案被通过,美国海军走上了极展的快车道。面对了太平洋对岸aV国咄咄逼人的气势,意大利人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上的签字和墨索里尼随后对日本的谴责,至少在道义上给了美国人极大的鼓舞。

    一时间,这三个国家对于意大利都另眼相看。自然,同意了意大利大量进口物资的要求。这些物资主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