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青州刺史

    第一百一十一章 青州刺史 (第1/3页)

    最后张温被逼的没办法,不得不上书,说这事我确实干不了,你朝廷要杀要罚随你,但这叛乱我是真没辙。

    他这是撂挑子不干了,爱咋地咋地吧!

    朝廷一看张温好像是真打不了,便只得回复:那行吧,你赶紧滚回来吧,别在那边空耗朝廷钱粮了。

    于是在中平三年十二月,张温被征召回京,等待他的处罚,至少也是个免官。

    这张温一走,大军也只能遣返回原郡。这场闹哄哄的平叛行动,也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既然没了平叛行动,那么将赵二调往北海的事就再一次被提上议程。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商议,以及孙坚财宝的打点之下,朝廷正式任命赵二为……青州刺史。

    赵二刚一听还吓了一跳,心说这孙坚也太给力了吧?我就想当个一郡太守,你直接给我来个一州刺史?

    等静下心来一想,又觉得亏了:现在汉朝秩序还在,刺史这个官远没有后来权力那么大,虽然是管一个州,但是俸禄只有六百石,最关键的是没啥权力,只有监察之责,而没有具体的领兵理政之权。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刺史,就是一个放大版的督邮,只不过督邮只管一郡的一部分,刺史是管一个州。

    拿钱打发走了没翅膀的天使,赵二拿起圣旨看了起来。现在的赵二多少能看懂一些文言了,不像最初在雒阳时,完全看不懂。看了下,这才发现朝廷封他的官不只有青州刺史,还有别的。只不过赵二之前一听刺史这个名头后,有点懵逼,后面没注意听,漏过去了。

    诏书上写着自己除了担任青州刺史外,还兼任北海国的……别部司马。

    赵二心想:我说你孙文台是不是当别部司马当得太爽了,也想让我感受下司马的滋味?这官的名字也太难听了!

    罢了罢了,至少比没有强。

    我说也是,花了那么多钱,只给我平调成一个六百石官,那我才不干哩!

    当天又收到孙坚的信,里面孙坚说他觉得区区一个郡哪里能容得下赵二这种大才,怎么也得一个州才配的上……

    好吧,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孙坚最近一直在打探青州那边的消息,逢人就问青州的事。问着问着,忽然有一天,有个人来求见他。

    孙坚见了一问,得知他是现任青州刺史张琰的人,想跟他谈谈青州的事。

    原来那张琰早就不想在作为“黄巾重灾区”的青州呆了,老想换个位置。正好他留在京里活动的人意外得知了孙坚一直在找青州的官,于是灵机一动,请示了青州刺史后,便找上了孙坚。

    这人便跟孙坚商议了一番,因为目的契合,双方很快就谈妥了:两方共同协作,通过贿赂十常侍和上书朝廷等方式,让张琰调去别处,而赵二则去接替他的位置。

    俩人合伙的话,事情就比各自单干好办多了。因为十常侍那帮人最会榨取钱财,孙坚想替赵二跑官的话,十常侍就会推说没合适位置,多要钱。张琰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