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互文

    第一百一十章 互文 (第2/3页)

为了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于东特意加强了《后羿》这篇小说的互文性,其实说白了就是沿着历史记载的轨迹延伸,让读者在读的时候能够在有限的文字基础上展开更丰富的想象。

    于东从中文系毕业,写作的时候想的东西要更多点,很受修辞学影响。

    这次他就刻意让“作者死亡”,让读者从单一文本意义的权威中,从全知全能的作者观念中解放出去,把阅读的自由交给了读者。

    其实这类跟历史有关的小说,或多或少地都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历史就在那里,每个读者脑海中都有一个历史,他们在看小说的时候,会根据自己以前看过的历史文本来对小说进行解读。

    而有些东西,恰恰就需要有额外的历史文本对照,才能体现完整的意思。

    后世的一些重生类网络小说中,也都是如此。在描绘时代的时候,很多东西都是读者根据自己看过的其他文本甚至是时代体验来解读。

    只不过于东在小说中特意突出了这一点,整篇小说在人物的变化上,跟姚雪垠的《李自成》有些相似,屠龙者终成恶龙。

    可能很多读者在读《后羿》的时候,就会想起《李自成》,这时候互文性就体现了出来。

    《后羿》是于东写得最快的一本小说,从周六当天下午开始写,一直到第二天晚上,他就写了三万多字初稿。这主要得益于这篇小说他之前构思过很长时间,脑海中的故事已经成型。

    后面还有三万多字的稿子,不出意外,连写带改,用不了一周的时间。

    这一天半的时间里,刘昌敏和冯明他们几个来了有五六次,每次从窗户外面看到于东伏案写作,就悄悄地离开了。

    胡长青也来过一次,同样在窗外驻足一会儿就走了。

    直到周一早上,刘昌敏看到于东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终于闭关出来啦。”

    跟刘昌敏聊了几句,于东才知道他们几个来找过他好多次。

    “本来想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