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可能找你谈合作(二合一)

    第一百一十六章 可能找你谈合作(二合一) (第1/3页)

    五月二日上午,于东正在办公室埋头做教案准备工作。

    因为上一次的通识课反响很不错,所以吴常新认为应该再接再厉,趁热打铁,这学期再开一门课。

    课程已经定下来,就接着《文学作品中的戏剧性》继续讲《戏剧中的文学性》。

    大概十点多钟的时候,胡长青笑呵呵地走了进来。

    他将一本《钟山》杂志放在于东面前,“小于,你这也太低调了啊,我要不是看到小说里面写到什么许愿石,然后注意了一下作者,还不知道你又在《钟山》发了小说。”

    胡长青这么一说,办公室里其他几位老师都被惊动了。何煜表现得最积极,一下子凑过头来,“真的么,老于你的作品又上《钟山》啦。我也订了钟山,就是还没来得及看。”

    声乐系的李振国不禁感慨道,“于老师你这时间利用得可真充分啊,前些天不是《科幻世界》上还有你两篇小说么,加上《钟山》这篇得有三篇了。我看你天天工作没落下,晚上还要加班讲课,怎么挤出时间来的啊。”

    “是啊,我们天天光是手上的工作都忙得焦头烂额了。”另一位老师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胡长青看了看他们,翻着眼皮子说道,“人家小于休息日的时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再看看你们,休息日的时候都在干什么?时间就是海绵里面的水,只要你们愿意挤,肯定就能挤出来。。”

    随后他又笑呵呵地跟于东说道,“小于,这次干得不错,继续加油。你先工作吧,我就不打扰你了。”

    说完他就抬脚往大办公室外面走,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刘昌敏抱着本杂志过来。

    “胡书记来啦。”刘昌敏笑着打了声招呼。

    胡长青笑眯眯地看了看刘昌敏手里的杂志,是一本《收获》,便开口说道:“昌敏,你今天可选错了,应该先看《钟山》的。”

    刘昌敏不明所以,举了举手里的《收获》杂志,“得亏我先看了《收获》,不然还不知道于东又有新作品发表。”

    跟胡长青这么说了这么一句,刘昌敏就抱着杂志走进了办公室,还没到于东面前就喊道:“于东,你这可太低调了啊,咱们天天见面也没见你透个风,你在《收获》上的这篇小说……”

    听到刘昌敏这话,站在门口的胡长青傻了眼,教室里面的其他老师也傻了眼。

    刘昌敏拿着《收获》,感觉办公室里的氛围有些不太对劲,一脸疑惑地问道:“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情况么?”

    还是何煜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举起《钟山》对刘昌敏说道:“老刘,老于在《钟山》上也发表了一篇小说,我们刚才正聊这事呢。”

    这回轮到刘昌敏傻眼了。

    ……

    于东同时在《收获》和《钟山》发表了两篇小说的事情,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算起来,于东到金艺之后,两学期不到的时间里,已经接连在《钟山》和《收获》发表了四篇小说。

    要知道,这两本杂志可是双月刊,几个月来拢共也没有出多少期。

    于东这样的过稿频率,是实打实的名家待遇了。

    如果说,之前于东在《钟山》和《收获》发表了两篇小说,还有人觉得不过是灵光乍现或者运气使然。而如今这种过稿频率,则使得他们不得不承认于东的实力。

    不过学校里的不少学生,此时并不关注于东的过稿频率,他们更关心《吕秀莲》中写到的那个许愿石。

    在《吕秀莲》这篇小说里面,开头于东用了第一人称视角,以一个老师的角度讲述了学校里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有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女人,某段时间里天天都跑到学校去“看望”许愿石,后来因为经常不穿衣服被学校保安撵走了。

    几年后的某天,“我”在路上遇到了以前学校的同事,聊天的时候聊到了这件事情。

    小说从这里开始,视角开始变化,从一个“我”变成了另一个“我”,后面的事情都由同事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