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刘衡(二合一)

    第一百一十八章 刘衡(二合一) (第2/3页)

演员班子。关于这个事情,我在路上跟老刘聊了很久,也算是聊出来一些东西。”张一谋看向刘衡。

    刘衡会意,接过话头道:“我会尽量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把于西那篇小说的内容给展现出来,只要让观众知道于西写了这么一篇小说,内容大概是什么样的,对女主角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就行。而且老张的意思呢,也是尽量突出李雪莲这个人物,所以在情节展开上也会尽量着重于描述李雪莲在村里生活环境。”

    等刘衡说完,张一谋又开口道:“于老师,我真的要跟你夸赞一下老刘的编剧能力,虽然他担任编剧的电影并不多,但是他的编剧水平在国内绝对算得上数。”

    “这一点我绝对相信。”于东笑着点头。

    刘衡有些意外地看了眼于东,他没想到于东反应这么干脆,而且言语中非常真诚,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在恭维或者附和。

    于东当然真诚,事实上,他比张一谋还要了解刘衡的编剧水平。

    《集结号》、《少年天子》、《秋菊打官司》、《菊豆》、《金陵十三钗》、《云水谣》、《中国往事》等等这些影视剧,都出自刘衡之手。

    后世,在国内编剧界,刘衡俨然是一座令人仰望的大山。

    “编剧方面我没什么意见,能请到刘老师这样编剧来主笔,我很荣幸。”

    张一谋眉毛一扬,笑道:“于老师你这是答应了?”

    “答应了。”于东笑道:“我没有拒绝的道理,不过我还有一点担心。”

    “嗯,你说。”张一谋目光炯炯地看着于东。

    “小说里面涉及到了敏感时期,如果照着小说拍出来,广电那边过审会不会有困难?”

    张一谋拍着胸脯说道:“这个你放心,我对怎么过审很了解。”

    听到张一谋这话,于东的耳朵嗡嗡响了一下:这话怎么这么耳熟呢?

    随后他就想起来了,这话张一谋后来在拍《活着》的时候也跟余桦说过。

    但是结果《活着》并没有过审。

    有了这个“后车之鉴”,于东心里也直打鼓,心说这次张一谋别再玩脱了。

    如果这次玩脱了,不光是《寡妇之死》出不出得来的问题,后面的《活着》恐怕就更难了。

    “我觉得张导你还是多些准备好点。”于东提醒道。

    张一谋点头道:“好,我会注意的。”

    于东观察到,虽然张一谋嘴上这么说,但是从表情来看,他并没有把过审的事情当回事。

    也是,张一谋的导演生涯起点太高,迄今为止基本一帆风顺,拍什么就成什么。如今的他还没经历过大挫折,是最为意气风发的时候,当然对于自己有着充分的信心。

    这时苏桐在旁边笑着问道:“这次的演员,张导是怎么安排的?”

    “安排还谈不上,只是有了些想法。”张一谋笑道:“里面的主要角色不多,李雪莲这个角色我准备还让巩莉来,她戏路也适合。另外一个重要角色于西,老刘跟我推荐的是李雪建。”

    一旁的刘衡点头道:“李少虹的新电影《四十不惑》我是编剧,所以前段时间我跟主演李雪建有不少接触。他在《四十不惑》里面演的就是个知识分子,角色呈现上不会有任何问题。”

    “可是于西这个角色很有争议,李雪建来演会不会不合适?”于东担心道。

    李雪建这两年正当红,连续主演了《***》和《渴望》。

    他现在的形象极其正面,忽然让他来接于西这样的角色,他未必愿意,就算他愿意,观众们也有可能接受不了。

    现在的电视观众太当真,很容易把演员跟角色绑在一起。不少人真的就认为,演好人的是好人,演坏人的是坏人。

    如果一个人把反面角色演得很生动,观众们第一反应不是这个演员演技有多好,而是认为这个演员就是这样的人。

    后来演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冯远佂就是一个例子。

    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