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六章 我们来接手

    第一零一六章 我们来接手 (第2/3页)

那么无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通过编造虚假订单的方法转移了五十万美金到他在宝岛的一家公司。

    ……

    陈进对于自己犯下来的事情供认不讳,不过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一大堆问题需要面对。

    对陈进该怎么处理,他的这种行为到底该怎么界定?国内并没有这类的案例,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应该按照刑法中的诈骗罪来处置?还是说只是简单地追讨科研经费这么简单,走民事?

    对陈进个人的处罚是一方面,这件事情中是否还要追其他人的责?整件事情中,肯定很多人都有过错,就比如当时引荐陈进进入上沪交大的那个计算机学院主任,还有学校核实信息的工作人员,这些人都该怎么处理?

    学校里面是否还有跟陈进类似的人员存在,是否还有跟汉芯项目一样的项目存在?每年国家拨给交通大学的经费是否存在贪腐的情况,这些问题是否都要严查到底?

    此外,以后汉芯一号的项目是否还继续往下做?如何向外界媒体交代?这都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天早上,洪书记给于东打了个电话。

    简单地跟于东说了一下调查的过程以及结果,随后洪书记说道,“打这通电话,我也是想问问你的意见,你认为汉芯一号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汉芯一号原本应该是国内芯片业的一剂强心针,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成为一道催命符,研究中心的项目是否还有继续下去的必要,如果要继续,又该让谁来接手,这些问题本来应该去跟交大那边沟通,但现在交大那边的问题也很多,你们自己都忙不过来,我就来跟你讨教了。”

    于东沉吟片刻,开口问道,“我认为这时候出现汉芯一号造假的事情,未必就有那么糟糕,首先这次的时间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实质影响,项目经费没有花费多少,一大部分也都能追回,而且这次的芯片造假事件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随着国家对科研的大力扶持,每年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其中滥竽充数、偷梁换柱的项目肯定不少。单单说这次事件的中心上沪交通大学,他们去年总共有一千五百四十一个项目,这些项目中,这些项目在申报过程中是否有猫腻存在?参与项目的人员中,有没有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

    “学校这么多教授,副教授,这些人的履历是否都真实,论文是否全都是自己写的,有没有找人代笔?存不存在剽窃?有些教授原本是A类专业,却屡屡挂名参与B类项目的研发,此类事件是否合理?国家现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条法规,对于科研不端的行为,该如何处理?”

    听到于东这些话,洪书记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原本只是希望于东能够帮他出个主意……或许他还有些私心,希望深空公司能够接手陈进他们的研究中心项目组,这样一来就能把这件事情的影响给降下去。

    谁知道于东不仅仅没想过降低事件影响,反而还要把浪给掀起来,要在学术界搞反腐、反假。

    于东说的那些事情存不存在?

    肯定是存在的,而且还很严重,但是现在全国都在走科研快车道,突然来一个科研反腐,会不会打击科研人员积极性?会不会把原本错综复杂的科研界关系网给搅乱?学阀中的裙带关系如何处理?

    “这事还得从长计……”

    洪书记话说到一半,于东连忙开口说道,“上沪是国内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科研改革方面我认为当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跟决心,而且这次造假事情发生在上沪,如果只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让外人如何看待上沪?如果这次能够认真吸取造假事件的教训,从多方面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根治学术腐败,所有人都会对上沪竖起大拇指。”

    说到这里,于东顿了顿,他知道光说这些大义恐怕未必能够打动洪书记,所以他继续说道,“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沪人,我肯定也想为家乡做一点事情。我们深空愿意接手交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