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疯狂的旧京关扑

    第二章 疯狂的旧京关扑 (第1/3页)

    十年后,端阳初过,燕朝圣天子北堂明祯三十八岁寿诞,普天同庆。

    圣人体贴民情,特许京城百姓不分大小上下,免宵禁三日。三瓦两巷任意玩耍,以彰天子与民同乐。

    旧京城内,金桂围最大的里瓦子车马如潮,人头躜动。

    勾栏的红牌娘子们才歇过了午觉,倚着栏杆怀抱牙颈琵琶疏疏落落的弹了三五声,已经被外头如雷的喧哗扰得心烦意乱。

    索性将琵琶往碧箪席上随手一抛,也不梳妆,只连声呼唤养娘丫头们伺候着顶上幕篱出去瞧热闹。

    虽然旧京近北,但下半晌的太阳热辣辣的直照下来,还是晒得瓦子里游玩的众人脸上泛红,身子冒汗。

    有穿了轻薄凉衫,带着小厮仆从举着纸伞竹扇遮挡日头的文士,也有短褐葛衣的平民。

    簇簇拥拥,如潮水般向内瓦拥去。

    几个外乡来瓦舍开眼界的游人闹不清这般热闹是怎么回事,忙着拉了卖荔枝膏子梅苏饮的小贩买上几碗饮子询问。

    小贩眉开眼笑,告知几个游人今儿是金桂围内瓦子最大的关扑争跤场

    三盛园新晋头牌雪里银条白玉梨,与蔡家围瓦子红巾堂的魁首赛乌云黑三娘登台较量!

    说句犯忌讳的话,这可是与官家寿诞一样了不得的盛事!

    在这旧京的三瓦两舍,数十座关扑场,论争交扑戏第一,三盛园当仁不让。

    外乡人们大喜过望,早听闻京城关扑盛名,居然赶上这样的盛事,真是不枉此行。

    欢欢喜喜的随着人流挤到三盛园门外。

    先看见一溜敞开胸膛,露出黑黪黪护心毛的花胳膊们把门查验。烈日下晒得豆大的汗珠顺着油光铮亮的腱子肉往下滚落,颇有些唬人。

    老老实实一人花了五分银子进得场去,又破费五钱银子买下几个有小童穿梭来去递茶水凉手巾的座位。

    出门在外的人使钱总比在家谨慎,这一下便去了许多银子,着实有些心痛。

    但看那离满铺红毡的圆圈跤台最近处,十两银子的宽阔看席上,不单有各样的果子点心随意吃喝,仆童殷勤打扇送冰。

    更有妆扮得花枝招展的勾栏小娘往来弹唱筛酒助兴,也知道三盛园的排场就是这样大,心下倒平衡了许多。

    跤台上几个年青的扑手在台上拉拉扯扯,热了几回场子。

    新看客瞧着倒也有些趣味,老看客们已经有些不耐烦,只吆喝着爷们都坐老半天了,正主儿怎么还不上来。

    穿着湖绿绢衫的竹竿子(古代娱乐司仪多手持竹竿主持,称为竹竿子)谄笑着一溜烟跑上台来,转圈作了一个大大的罗圈揖。

    请诸位看客稍安勿躁,红巾堂的黑三娘已装束好了,即刻便要登场。

    众人顿时来了些精神。

    坐在次一等坐席凉棚下,正大口大口灌着甘草绿豆冰雪饮子的几个肥胖商贾,连忙叱喝小厮将扇子打得轻些,免得扇歪了大爷们簪缨帽上的粉红绒花。

    几个瞧着一身酸气的文人雅士甚至还从袖中掏出一面小铜镜与粉盒来,认认真真的对着铜镜扑了些香粉。

    那些无钱进场的闲汉,花费二三百钱打点花胳膊们,蹲在围墙上乌压压的一溜,活像落了一圈老鸹。

    闲汉们浑然不在乎挨挨挤挤,弄得一身臭汗,只把两个眼睛瞪圆了眨也不眨地紧盯着扑园的跤台。

    伴着竹竿子高声报着名号,登时一阵密雨般的筛锣响鼓声。

    身高膀大的肥壮黑妇人雄赳赳掀开左侧的大红布帘抢到台中,台下的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