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章 我想去边关

    三十七章 我想去边关 (第2/3页)

夜戴着,小时梨花儿还用手揪过许多次。

    母亲任何时候都不说话,哪怕对着自己,也只是咿咿呀呀的哄,从来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后来在军营为奴的时候听一个老兵卒说,每个鞑靼女子都会有这样一个骨饰,上头的花纹便是部落的印记。

    等女子嫁了人以后,就会在骨饰中间刻上丈夫的姓氏。

    祝丽华将骨片贴着面颊感受着骨片的温润。

    也不知家乡的祖父母可还在世,前世连一次都没有机会回到戊连山看一眼故乡,今生又陷在京城难得自由。

    “娘子,安大夫来了。”

    司柳轻柔婉转的声音传进来。

    安杞母子确实是淳厚朴实的人,受了王府的优渥供奉十分不安,对祝丽华更是感激涕零。

    安杞每三日便来为祝丽华请一次平安脉,今日恰好到了日子。

    祝丽华看了看墙上的铜钟,都已到申时了,赶忙将璎珞带上吩咐司柳请安大夫外头稍坐一会。重新梳洗过后才命请进来。

    兰萱姑姑去针线房看祝丽华的新衣裁制去了,司柳便引了安大夫进内室来。

    安杞还是瘦削单薄的身姿,只是脸上的黄色褪得干干净净,一张白净的脸与山间野鹿般的清澈眼睛含着笑意。

    “见过奉仪,天气炎热怕奉仪身子不适,特来请脉。”

    祝丽华含笑致意,司桃端过小枕,祝丽华将雪白的手腕放在小枕上。

    现在安大夫与留风院上下都已经熟悉,自然不用再垂下纱幔悬丝诊脉。

    安杞屏息凝神,静静的诊了片刻,又望了望祝丽华的气色,收回手退回原位温声道。

    “奉仪脉象有力,只是还有焦虑郁结之感,汤药只怕还要再吃几天。”

    自从柱国府回来,娘子一直郁郁寡欢,天气又炎热,自然是郁结在心。

    虽然王爷每日都来陪伴奉仪说笑散心,也没见多少起色,这可怎么好呢。

    司柳愁眉不展向安杞请教。

    “娘子最近夜里常常失困,饮食也用得少。安大夫可否给娘子开些安神健胃的方子。”

    安杞眨了眨眼睛,府里的事他早就从司桃传到安大娘那里听说过了,只是女人家内宅的事,自己一个未及冠的男子自然是不好问的。

    他踌躇着从带来的药箱里取出几个瓷瓶和一张纸笺放在桌上。

    “娘子的药方我已斟酌过了,吃药倒是其次,心情舒畅才是根本。

    我......我近日研制了些药物,或许对娘子有用。”

    司桃惊奇的拿起瓷瓶看看,小嘴急急发问。

    “安大夫,什么药你这般吞吞吐吐的。”

    “药名与用途都写在纸上了,也不知用不用得到,但有备无患总是好的。”

    安大夫向来诚实,有问必答,今儿怎么闪烁其词的,司柳也好奇起来,不住的向他投去疑惑的目光。

    安杞被两个少女看得白净脸上泛起红晕,站起身来向祝丽华告退,匆匆忙忙的走了。

    司桃拿了瓷瓶与纸笺递给祝丽华看。

    素纸上一笔端正的蝇头小楷,工整清秀。

    祝丽华慢慢的看着,脸上渐渐浮起笑容,没想到安大夫还会制迷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