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血溅围场(上)

    第四十六节 血溅围场(上) (第1/3页)

    9月17日,晴

    距离巴黎城以北大约10罗马里的地方,是一处广袤葱郁的落叶阔叶林带,原本栖居于此的日耳曼部族称呼其位“乌拉姆”日耳语中意为广大,随着罗马大军征服了这片土地,森林也随即有了新的名字,伊夫森林拉丁语中月亮的词源。

    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含着丰富的木材、矿产以及动植物资源,而在森林外则是丰饶的黑土,随着行省的合并划分,这里成为了巴黎城的附属农业区,大量的老兵、无产平民还有释放的本土奴隶纷纷在这里获得土地,建立村庄,由财政部、农业部协同直接进行管理,作为新农业改革的试点。

    眼看着临近秋天,野外的阡陌耕地中,作物经过农民们的‘精’心‘侍’‘弄’呈现出喜人的长势,层层叠叠铺满了地面,村庄内‘鸡’犬相闻,一派宁静恬淡的田园风光。

    不过,从前天开始,这里的平静突然被一阵阵的马蹄声打破。一队队全副武装的罗马军队来到这里,靠着树林和溪水边扎营,整天忙忙碌碌地在森林里进进出出,在森林周围拉起一圈警戒,似乎是要常驻的样子,对于这些搅扰了安宁的军队,村民们却并没有丝毫的畏惧或是不安,相反,不少村民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胆地凑近去偷偷瞅士兵们究竟在干什么,直到负责警戒的军士和声让他们离开。因为对于这些生活在巴黎城周边的村民们来说,如今的军队已经不再是曾经记忆中的凶恶形象了,经过整编训练的帝**团军纪严明,在格拉蒂安、奥卡等人的要求下极为注重形象和风貌。

    新的国防体系对罗马军团确立了全新的双重要求,即在战争时期是随时可以调动、战斗、胜利的铁血军旅,而在和平戍守时期,则是地方防止‘骚’‘乱’、训练新兵、保卫人民和承担工程的服务集体。

    淳朴、勇敢、坚毅、强壮、忠诚的年轻人成为这些崭新军团的主体,他们从严格的选拔中脱颖而出,之后在军区驻地接受甚至远超共和国时期强度和种类的军事训练,以达到符合职业军人的标准,而除了军营训练和野外拉练,这些驻地中的预备役军队还会时常接受附近城市或村镇的嘱托,由帝国工程部下达文书,由他们来完成需要强壮劳动力的重大基础工程的建设,例如桥梁、国道、运河等等,除此之外军区还会定期组织分派预备役军团前往附近的村镇,帮助平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进军民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这种奥卡借鉴于后世某党军队的经验,应用于在军区接受基本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团身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预备役军团的士兵原本就是来自于附近村镇的青年,他们在法定年龄前往军营进行基本军事训练接受军人生活熏陶的同时,又在无形之间感受并且形成了军队与平民之间不分彼此的鱼水关系,而在他们结束预备役返回后无疑将会自己在军队中的所见所闻传到地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重塑罗马人日渐衰微的爱国观念,同时又能为通过这些退役士兵的言传身教给地方带去源源不断的法律、服从和务实的意识。

    这也是在开发北疆的第一阶段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具体措施,即通过大量在预备役中培养了基本素质的退役士兵在北疆拉起一个个由自耕农组成的农村,以从形式和生产力两个方面同时向传统的罗马庄园奴隶生产发起挑战!

    正是得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