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匈奴未勒之烈火焚城

    第六节 匈奴未勒之烈火焚城 (第1/3页)

    鲁瓦尼堡,战火正炽!

    驻扎在这里的是帝国潘诺尼亚军区的一个军团和一支临时征召的辅助军团,拥有近两万守军,再加上坚不可摧的城防和扼守特拉斯特山地中德高地与南部高原巴伐利亚高原直入平原区的重要战略位置,这里毫无疑问成为整个罗匈战场大地图上双方都势在必得的险要之一。

    而真实情形也确是这样,尽管行军过程中不断遭到罗马‘精’锐小分队的‘骚’扰和破袭,但匈奴的南路大军丝毫不为所动,一路而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克服重重阻碍,始终认准了鲁瓦尼堡。虽然路上迁延了不少时日,但凭借雄厚的兵力和对袭扰作战的逐渐熟悉,匈奴人最终还是摆脱了纠缠,成功包围了鲁瓦尼堡,并且兵不卸甲地立刻展开了攻城。

    和军改后罗马军团极其注重器械、兵种配合,强调在力求减少伤亡的基础上突出效率的攻城方式截然不同,匈奴人采取的攻城方式也许才称得上冷兵器时代的“模范”。密集的冲锋阵列、杂‘乱’无章的突击次序、震耳‘欲’聋的战吼‘混’杂在一起,构织成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纷‘乱’战场。

    匈奴人的攻城方式原始而野蛮,但原始和野蛮的东西并不代表就没有效果,恰恰相反,这些身手矫捷、悍不畏死的匈奴人带给守军的压力就如同一‘浪’接着一‘浪’的汹涌‘潮’汐,身处其间甚至连呼吸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预备队!预备队呢!那边!快去那边!”城墙上,一名罗马军官正手指着不远处的一角城墙,大声让急急忙忙赶来支援的一个批次预备队去堵缺口。

    接了命令的预备队士兵们立刻竖起盾牌,夹住长矛,排成严密的队列朝被突破的位置碾压过去,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就是为了对付单兵战斗力极其剽悍的匈奴人,被突破的那一小段城墙已经涌上了十几个匈奴人,如果轻率地就冲上去‘混’战,只会变成纯粹的添油,因为站稳了脚跟的匈奴人同样可以得到源源不断上来的支援。

    而如果是盾墙的话,城上这狭小的空间,四个人并排站就已经是极限,一旦被严密的盾阵‘逼’住,拳脚兵器完全施展不开,就算匈奴人有三头六臂也是无济于事,而且预备队来的及时,匈奴人还没有来得及扩大战果,这个时候只要盾阵缓缓‘逼’过去,那区区十几个匈奴人只有跳城逃命,打退了几次匈奴人的进攻,对于各种情况下该怎么应付守军都早已有了经验,不会出现任何慌‘乱’。

    眼前,攻防战差不多进入了中场阶段,匈奴军队已经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冲过了投石机、弩炮还有弓箭‘交’织成的死亡地带,成功涌到城下,开始了最直接也是最残酷的白刃战。手持弯刀和臂盾的匈奴步兵利用长圆木和简陋的梯子疯狂扑击城墙,一**强大攻势几乎是毫不停歇,而匈奴的神‘射’手包括‘射’雕手在内,则是游走于城下,利用步兵的掩护进行冷箭狙击,专‘门’狙杀城上‘操’作弩炮的罗马士兵以及弓箭手提供火力压制,虽然在大的方面匈奴人欠缺科学的军事部署但在这种小的实际战场上,将战争视作狩猎的匈奴人却是相互之间配合得异常默契,给守军造成了难以想象的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