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最后的烽火(下)

    第三十八节 最后的烽火(下) (第2/3页)

备,无论从任何一点来看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之所以前期要求急行突进只不过是为了对日耳曼人造成足够的压力,让他们无法集中力量专注于一线作战,而现在目标已经达成,包括自己这路在内,三路帝国大军都是捷报频传,可见日耳曼人果然是傻乎乎的分兵抵抗了,结果只能是三面开打、三面皆败,白白损失宝贵的兵力,对帝国再难形成致命的威胁。在这样局势大好的情形下,的确是没必要孤军抢入,只需安心坐等三路合围自然是胜券在握了。

    “好了,你们也都休息去吧,我们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接下来的日子会很悠闲。派人将我军大胜的消息通告两路友军吧,也好给他们一点压力,磨磨蹭蹭的再不来,我可就要一个人独揽征服日耳曼人的大功了!”铿的一声将佩剑‘插’回剑鞘,蓦地转过身的帕图尔一脸豪气傲骨地朝一干参谋官低喝,随即大步流星地走下了高地,背后的鲜红大氅随风鼓‘荡’,狂放不羁。

    此时,格兰扁山区,巴勒特

    维斯特斯与索古率领的中路罗马大军刚刚越过了兰诺克沼泽进抵巴勒特驻扎,这是行军地图上整个格兰扁山区内唯一标注有名字的地方,因为这里有一座古老的石堡,石堡的主人不知道要上溯到几百年前,石堡早已被废弃无人居住,正好可供军队临时驻扎。

    事实上,帕图尔半真半假的埋怨友军行动迟缓真的是错怪了维斯特斯和索古,因为他们行军速度提不起来的原因完全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而非指挥不得力。在进入苏格兰中央低地的时候,面对日耳曼人固守的布雷马,两人率领的军队完全是势如破竹,几次进攻就突破了防线,斩杀和俘虏了上万日耳曼人,吓得原本打算沿途层层设防据守的日耳曼人仓皇逃走,将整个中央低地拱手相让。

    可惜开‘门’红之后的中路军的运气就直转直下,尽管战前已经派遣斥候详细探明了进军路线上的地形并且相应做出了准备,但当一望无垠掩藏在杂草之下几乎看不出异样的兰诺克沼泽真正呈现在中路军眼前时,他们才意识到困难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克服。

    后来发生的一切也确实印证了这一点,为了安全越过兰诺克沼泽中路军整整耽搁了三天的时间,而且即便是如此小心翼翼,仍然有上百名士兵在使用树枝捆绑制成的简易橇板横穿沼泽时不慎丢了命。

    因而当帕图尔率领的南路军顺利抵达埃兹尔并且取得一场大胜的时候,中路军才刚刚艰难抵达巴勒特,距离预定的合围地点奥尔福德还有几十罗马里的路程。不过剩下的路将是一片坦途,加之没有日耳曼人的‘骚’扰,最多‘花’费半天时间就能赶到奥尔福德。

    以上是南路军和中路军的情况,至于北路军,并不是由罗马军队组成,而是战前根据秘密军事同盟条约凯尔特人调集三万‘精’锐单独组建的,军团最高指挥官是三年前凯尔特人正式成立联合王国之后被凯尔特贵族一致推选为‘女’王的桂妮维亚。

    和中路军以及南路军的情形都有所不同,也许是知道了北路军是由凯尔特人而非罗马人组成,而日耳曼人觉得凯尔特人只不过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如果不是有罗马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