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悬缺

    第九百一十五章 悬缺 (第1/3页)

    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又有几个能始终保持初心不变呢?

    同门之谊?

    圣人教诲?

    最终都敌不过四个字。

    那就是“功名利禄”!

    想要往上爬,就要懂得审时度势。

    如果仍然如愣头青一般,做事不经考虑,全靠一腔热血,那么非但仕途到此为止,恐怕乌纱帽连同那颗项上人头,也会一同落地!

    人生在世,大都是为了自己而活。

    所谓树倒猢狲散,就是这个道理。

    强盛时,自有无数人依附。

    可若一旦败落,那么所有人都会弃之而去,没有趁势推上一把,已经是足见良心了。

    这就是人心。

    不止是这个世道,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人心的凉薄,从来都没有变过。

    当然,说是凉薄,也未必确切,与其说是凉薄,不如说是懦弱。

    他们害怕已经得到的一切化为乌有,更怕脖子上的那颗脑袋遭受牵连落地。

    所以饶是儒家官员,也全都沉默了。

    方丞之死,所有人都存有质疑,可却没人再敢去追究。

    因为这背后恐怕牵扯着文帝,追究下去,那就是与皇权作对!

    谁有这个胆子?

    没人有这个胆子。

    有胆子的早就被抓起来了。

    等待他们的,恐怕也将是灭亡!

    三日后,方丞出殡,即使文帝“胸襟大度”,没有计较方丞乃是一介罪臣,仍然下旨太常寺,要以内阁首辅应有的殡葬制度为方丞出殡,出殡的队伍浩浩荡荡,可沿途却是冷冷清清,既不见官僚送行,亦不见百姓痛哭。

    做官儿做到这个份上,着实令人唏嘘。

    遥想东晋那位老相,二者却是难以拿来相提并论。

    十日后。

    关在天牢的数十名铁杆方党,被判处秋后问斩。

    这其中多半都是御史言官,他们为搏清名,宁肯一死,可真到了要死的时候,却是多半都吓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