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碛北

    第八十七章 碛北 (第3/3页)

世袭土官的位置,可不是让你们自满堕落的。」

    浑长和同样面红耳赤。

    其实这些生意都是他父亲弄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父亲和几个叔伯兄弟,一边将草原货物卖到关北,一边从关北收购日用品、烈酒卖给牧人,价格奇高无比,质量低劣不堪,部落内怨声载道。

    老实说,浑长和有些羞愧。

    牧人们不是傻子。别的部落都能用物美价廉的商品用,就他们不行。久而久之,这士气就低落了,部落内也暗流涌动。

    邵树德看了他一眼,道:「你阿爷年纪也不小了,过完年便来洛阳享福吧。浑部这副担子,你挑起来。」

    「是。」浑长和听了又惊又喜。

    惊的是阿爷的巡检使之职被褫夺了。这是朝廷第一次严厉处置羁縻部落,浑部算是现了个大脸。

    喜的是他可以接任浑部酋长、可敦城巡检使之职,提前了不少年。嗯,不好在外表现出来,但内心确实是非常喜悦的。

    「最后说说契苾部。」邵树德又把目光转向契苾让,语气也好了很多,道:「契苾部屡次参与征讨契丹,战斗力维持得不错。听闻你部还从中原招募农人、工匠,种了不少燕麦、海甜菜,很不错。」

    邵树德提到的「燕麦」,其实是裸燕麦,即莜麦。

    燕麦原产地不在中国,但莜麦的原产地是中国,且此时就有了燕麦的说法,因燕雀喜食而得名。刘禹锡《再游玄都观》:「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免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柔州那边的气候,可种植小麦,也可种植黑麦、燕麦,后两者比前者更合适一些,尤其是在气候变冷的大背景下—将来辽东如果变冷,湄沱湖不再能种植水稻的话,黑麦、燕麦也是不错的替代物。

    「种粮、榨糖、放牧,三件事齐头并进,战斗力还维持了下来,很不错。」邵树德说道:「开过年来,理藩院、北衙枢密院会遣人北上柔州,赏赐茶叶、瓷器、农具若干。」

    「臣谢陛下隆恩。」契苾让大喜。邵树德又看了一眼浑长和。

    理藩院、北衙枢密院组成「联合调查组」北上,当然也会处置浑释的失职之罪。

    「你们大概也听到了一些风声。」邵树德最后说道:「是的,没错!朕要对高昌回鹘动手了,但不是现在。你们可提前做好准备。回去之后,整备士卒、兵甲,牧草返青之后,庄浪、浑、哥舒、契苾四部联合出兵,北上扫荡,先剪除回鹘人的侧翼,明白了吗?」

    三人闻言一凛,齐声道:「臣遵旨。」邵树德点了点头。

    要想剿灭高昌回鹘单靠一路出兵是不行的,最好是两路夹击。这也是他的老套路了。正奇相辅嘛,套路不怕老,好用就行。

    前唐初年灭高昌,唐军与附庸蕃部加起来大概出动了二十万兵马,多为骑兵。与汉代西征相比,唐代在西域的军事行动,其「胡风」色彩就浓郁很多了。

    西汉在草原上打仗,大多数时候靠后方用马车转运粮食,消耗极大,以至于到后期难以为继,全国人口锐减,濒临崩溃。

    初唐时的人口远远少于汉武帝时期,积蓄更是无从谈起,广神留下的烂摊子根本还没来得及恢复。但他们运用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即先打击突厥,征服北方草原,获得蕃人的效忠,然后利用蕃人的牛羊补给,二十万骑兵一路西征,攻灭敌国。

    效费比其实很

    高。

    邵树德现在有这个条件,他甚至可以比李世民更宽裕,出动两路兵马,步骑皆有。虽说高昌回鹘的实力比唐时高昌国要强上很多,但整体依然处于劣势,他有信心一战拿下,将大夏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西域,收复故土。

    但在目前,碛北的草原之路并不畅通。首先需要做的是剪灭占据回鹘王庭的鞑靼势力,将这条迂回包抄的路线打通,方可一边放牧,一边西征,这就需要阴山诸部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