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心愿已了
第五十九章 心愿已了 (第2/3页)
邵树德又回到了蓬莱镇码头,亲自登上一艘下锚碇泊的船只。
船底湿漉漉的,还很滑。
这很正常,木头船只就没有不漏水的,无论你用何种填充物来填塞缝隙。
邵树德甩开了侍卫的搀扶,慢慢走在底舱内。
里面充满了一股奇怪的味道,咸腥味、腐臭味等混杂在一起,十分感人。
舱壁上挂着几个铁质烛台,粗大的蜡烛幽幽燃烧着,提供了微弱的光芒。
幽光之中,邵树德让人打开了一个紧紧盖着的木桶。
腥味扑面而来,他伸手拎出一条鱼。
红色的鱼身干瘪坚硬,但严重缩水后的分量仍然不小。提在手中时,随着波涛轻微晃动,颇为诱人。
这种食物,已经成了河南、河北、淮海、直隶数道的畅销品,到了近些年,就连河东、淮南二道都开始大量销售,市场日益广阔。
这是邵树德的功劳。
长春节(他的生日)之时,家家户户都要买此物。后来又扩展到冬至、正旦、元宵、春社,二十年下来,几乎成传统了。
他曾经与太子讲过培养饮食传统的重要性,太子也认可这个理念。邵家王朝,就要一代代将这个传统坚持下去,让天下百姓习惯鰟头这种节日食物,令其深入文化的每个角落,让人觉得过冬至、正旦、元宵时不吃这玩意就不正宗,白过节了。
需求创造市场,市场催生产业。如此操作,方能让捕鱼业承继下去,永不断绝。
邵树德将鰟头放入木桶,然后走到另一排,伸手一指。
侍卫们立刻上前,打开桶盖。
里面是大块坚硬的肉脯,主要是鹿肉。
辽东道在鲸海沿岸找了一些草木茂盛的岛屿,捕捉各类动物放在岛上。后来,因为岛屿太少,又挑了一些狭窄的地峡,用木栅栏封锁住,在地峡另外一头养动物,主要是鹿,定期捕猎。
多年实践下来,成果好坏参半。
好的一方面是动物繁衍快速,肉类产量大增。坏的一方面是因为单位面积的林草上动物密度太高,非常容易生病,大批量死亡。
总之是一言难尽,利大于弊吧,至少给河北、河南提供了很多廉价的肉脯。
邵树德拿手轻轻敲击着坚硬的肉脯,笑道:“卖相不好,但也不错了,胜在便宜。”
检查完底舱的货物后,他便上了甲板,向陪伴的工部船舻司丞马万鹏问道:“数日前,朕提及的新船建造计划,你觉得如何?”
一般而言,一艘能够远航的船只,底舱除了装载货物外,还是底层水手的住处。
环境当然很差了,湿漉漉的,臭气熏天,甚至还有老鼠。
底舱之上就是甲板了,那是水手们工作的地方,操控船只就在此处。
甲板之上,还有建筑,看情况分为一层、两层甚至三层。
这些建筑是高级船员、官员的住处,储藏室、厨房灯设施也位于此处。
这就是单甲板船只,整体较为狭小、逼仄,环境不好,能携带的物资也不多,更容易生病。
是的,空间越密集,越不通风,越容易爆发传染病。
而传染病往往来势凶猛,一下子就感染许多人,让水手失去行动能力,瘫痪船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