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上交税款

    第一百六十六章上交税款 (第1/3页)

    此时的白河,正是小孩骑门槛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继续说,那是火上浇油,很可能让大好局面的朔方商会倒塌;换个话题,可怎么好意思开口呢?毕竟现在的气氛,尴尬的不行!

    是而,白河只能待在原地,面呈犹豫不决之态。

    李清也是阅历丰富之人,见到白河的这副样子,心中也明白了一二。

    只见李清主动打破僵局,对着众人出言道:“你们前来,是想问关于北方贸易的事情吧?”

    白河听后,一脸感激涕零之色。心中对着李清呐喊道:“大人,你可真乃我的父母也,懂我啊!”

    李清并没有搭理白河,继续对着众人说道:“我这次出去,就是为了北方贸易之事而去的。

    半个月之后,你们先弄批货物,送到相邻的广牧县和沃野县。

    我在哪里,已经安排好了接应之人。

    让他们拿着货物,先去草原上试一试。看看能挣多少钱?怎么定价合适?什么货物比较畅销?

    然后,我们在精心准备下一次的货物。”

    众人听后,一脸满意之色。

    不仅没花钱,而且还把事情办成了!

    漂亮啊!

    这一趟,总算没白来。

    李清大人,好官啊!

    当然,也有心细之人,对着李清发问道:“大人,这第一批货物,大概需要些什么样的货物啊?我们没和草原人接触过。不太懂这些!”

    李清听后,故作沉思之状。片刻之后,对其回道:“先弄点茶叶和布匹吧。记住,一定不要弄太好的,普通的货物就行。”

    发言之人听后,对着李清一脸诧异地问道:“不用太好的?那岂不是只有很薄的利润。这一趟下来,我们这么多人,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图个什么劲啊?”

    此时的白河,已经完全明白了李清的意思。

    刚才,李清那一番慷慨陈词,确实让白河摸不着头脑了。并且,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让其一时语塞。

    但白河的商业眼光还是在这的。李清这么一说,他便知道什么意思了。

    对于茶叶和布匹,草原人懂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有就不错了!

    若你一开始就给草原人供最好的货,下一次,还怎么卖啊?

    只要你下一次拿出次一等的货物来,草原人直接就不要了,而且,还不会和你在继续交易下去了。

    因为草原人感觉你在骗他,哪怕你把价格压得很低。

    生意,要一笔一笔的做,货,要一点点的提高档次。

    这样,才能细水长流,财源滚滚啊!

    于是乎,白河对着李清请示道:“大人,你公事繁忙。这种小事,就不用和他解释了。回去之后,我和他解释一番就行了。”

    李清带着怀疑的眼光,看向白河,并对其问道:“白族长,你确定你听明白了?”

    白河微微一笑,轻声地说道:“大人是想细水长流吧?”

    李清听后,微微地点了点头,看来,白河是真的明白了。

    自己真的不用解释了!

    送走了这些商人们之后,李清直接陷入了公务之中。

    虽然日常的事务有佐官燕齐的帮助,但李清大体看一遍的时间还是有的。送到县衙的事情,对自己来说,可能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一家百姓来说,可能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自己的二遍审核,是对百姓的负责。

    再往后的三个月的时间里,李清每一天都是这样的,军营、县衙、田间,三点一线的奔波着。

    ......

    在这个时代的行业,大体可以分为四种,即做官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也就是所谓的士农工商。

    做官的比较单一,只单纯的做官就行了。但其余三者,很多都是混杂在一起的。比如说,种田的人,在不忙的时候,可能会到经商之人的手下打工,挣笔快钱,补贴家用;有一些经商的小商人呢,可能家里还有地,一边经商,一边种田;有一些打工的人呢,在农忙的时候,可能会去帮别人家收粮。

    在朔方县,由于土地改革政策的实施和朔方商会的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