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登门

    第二百一十二章登门 (第1/3页)

    笔中闺蜜,顾名思义,闺蜜中的一种。

    暗指两名女子,因不能见面,而通过写信等手段联络感情,成为彼此之间的无话不谈之人。

    凭借四公主的身份地位,在京都城之中,想当她的‘笔中闺蜜’的女子甚多。

    王婕妤凭借优秀的文笔,独到的见解,再加上二祖父的一点关系。力挫群秀,成为这唯一的幸运之人。

    这一点,在京都城的名贵圈子中,广为流传,无人不知。其中,自然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还有怨恨的。

    也就李清这种刚来到京都的‘外来者’,不太了解情况。才会跑到集贤别院中问上一问。

    也就杜昊然实在是被问的无言以对,才想到了这一层关系,并和李清述说一二。

    没想到,歪打正着了。这结果,让李清颇为满意。

    既然四公主和王婕妤之间有这层关系,那么,赐婚圣旨的意思,便直接明确了。

    明日去京州王氏府邸,李清便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该找谁了。

    有了目标,李清的心中,瞬间放松了许多。

    向杜昊然称谢了一声之后,便快速地离开了。

    ......

    与此同时,京州王氏府邸的一座闺房之中,王婕妤正目视着正前方,双目发呆中。

    今日,待圣旨到来之时,王婕妤便知道了——这圣旨,就是下给自己的。因为在四公主给她的信中,已经说明了这件事情。并且,四公主还细心的给她附上了李清的一份详细资料。

    王婕妤看罢之后,对李清产生了一丝好感。

    这种为国战斗的武将,比京都城中,世家大族的那些纨绔子弟,强多了。

    能嫁给他,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像王婕妤这样的官宦子女,她们的婚事,在刚出生的时候,便大体已经决定了方向。

    非朝廷命官不嫁,非才子不嫁。

    自小锦衣玉食的生活以及诗书礼仪的教养,长大之后,却让她们嫁给一个农民,一个商人?

    怎么可能?

    没有共同的精神追求,这一辈子,她们该多痛苦啊!

    想象一下,在平日的生活中,你和他说‘史书春秋’,他给你回麦子什么时候长大,一个店铺挣多少钱,很幽默吗?

    同时,像王婕妤她们的丈夫,那必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想自己选择,几乎是不可能的。故而,对她们来说,能嫁给一个自己看中的人,实为不易。

    四公主能为王婕妤牵桥搭线,将李清这种优秀的人才介绍给王婕妤,在王婕妤的内心,是十分感激的。

    听说,李清不仅是一名武将,而且,还是青州书院的‘高才生’。

    有文化!这点很好。

    同时,能文能武的,即能护自己周全,又能和自己聊古通今。

    这点也不错!

    最主要的是,李清年龄小,模样长得很俊俏。

    这点,最重要了。

    当然了,李清也有不少缺点。最大的一条——那便是作风不检点。和他那个爷爷一样,到处沾花惹草。

    听说,在朔方县里,李清就养了一房小妾,到了京都城中,又养了一房。

    虽然呢,在现在这个时代,男人三妻四妾,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接受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