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二十二章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2/3页)

散导致有时候管理还有漏洞。

    这一点苏筱晚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在国外的话很多考古学家是直接守在发掘地的,可谓日夜监守寸步不离,国内却因为治安较好而要放松很多,这一点也曾让她非常吃惊。

    不过三丫头的渴求苏筱晚也深为同情,思来想去她就把自己已经制作好的三只小木盒交给了她,请她在上面雕刻一些装饰图案。三丫头打小喜欢雕刻这门手艺,农忙之余跟着村里的木匠学过一些雕工,这点子活儿对她来说不过小菜一碟。结果她只花了半天时间就交给了苏筱晚三只活蹦乱跳的可爱玉兔。

    苏筱晚欣喜异常,把三只小木盒都塞进了布袋子,放在洞口等着沈魏风自动上钩,也算是她为那天自己的不礼貌的一种道歉。

    当然了,干这种事的整个考古队除了苏筱晚是找不出第二个人来的。沈魏风果然在布袋的底部翻到一张淡蓝色的纸条,上面写着:三个盒子,三把锁,打开它,你会收获一个秘密。不过不可以暴力打开,否则里面的东西就都毁了。

    沈魏风看了看盒子上的锁头,初步判断这是中国传统的三种锁:迷宫锁、暗门锁和无钥锁。

    这三种锁的形制沈魏风早在读书期间就在图文资料里见识过,不过实物真摆在眼前他还是辨认了一会儿,但总归猜得八九不离十,如果要检验确实都猜对了,就要按开锁的方式弄开它们,这样既可以看到苏筱晚的秘密,又可以佐证自己的猜测。

    当天下午,沈魏风没有废寝忘食地继续工作,而是捧着三个盒子仔细琢磨了一个下午锁头。到了晚上,他找到队里做杂活儿的老陈,把自己画好的三种钥匙的图纸交给他,麻烦他利用零碎时间用小木片做出来。

    隔了一天,沈魏风拿到了老陈交来的钥匙。第一个小盒子顺利地打开了,里面是一幅小小的梵高的《星空》,是临摹的,画得简单,却非常传神,画的边撕得毛毛的,很随意的样子,画的背面也空无一字。

    这也叫秘密?外国人的脑袋里面都在想什么!沈魏风叹口气摇摇头。

    第二个盒子的钥匙只插进去一半就插不动了,差点儿卡在中间拔不出来。沈魏风找来铅笔芯碎末弄进去才勉强拔出钥匙。这个钥匙仿佛不对。

    第三个盒子也顺利打开了,里面是苏筱晚的一张素描小像,画得惟妙惟肖,特别是那笑容宛如本人一般可爱阳光。沈魏风没有多看,马上把盒子盖上了。

    晚上,苏筱晚跑来敲门,吴大军在二楼听见声音探头看了看就进屋去了,沈魏风把她让进房间,特意把门开着,两人坐在桌边。苏筱晚不碰沈魏风递过来的水杯,看着她的三个盒子,笑问:“都打开了?”

    沈魏风拿出第二个盒子:“这个的钥匙不对。”

    苏筱晚咧着嘴笑得声音很大,沈魏风忍不住看向门口:“你小声点,有人休息了。再说你弄这个干什么?日子太闲了吧!”

    苏筱晚一听捂住自己的嘴道歉:“对不起,忘了现在都八点钟了。”然后她又坐坐正,一本正经道:“这是中国的传统锁头,第一个是迷宫锁,就是装梵高小画的那个,它的原理就是使用簧片,而第三个锁,就是放了我的画像的那只盒子,它是无钥锁,它的原理最为原始,有点像中国先前的牙错,而你没打开的第二只锁是暗门锁,古代应用不广,要配合一种特殊的小竹片才能开启,是一种几乎已经失传的制锁工艺,我只在德国国立博物馆见过实物,并有幸在导师的带领下实际操作过它的开启,非常神奇。”

    沈魏风恍然大悟,把玩着暗门锁问苏筱晚道:“你觉得这三种制锁技术被应用到了冯村这个石棺上?”

    苏筱晚站起身,端起沈魏风倒的水喝了一口:“我并不完全确定,但是怀疑这个石棺在制作时使用了某种技术作为它的第一层机关,只是它做得毫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