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准备

    第767章 准备 (第1/3页)

    正在指挥利源机场运作的陈松勇或许听到了消息,他匆匆丢下手里的事赶回指挥部。

    “团长!”陈松勇了解情况后就建议道:“咱们是不是提前进攻太原?”

    提前进攻太原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围魏救赵:太原战斗一打响,鬼子就要将兵力和物资用于防守太原上而不是进攻阳原通道,这么一来阳原和大同不说安全,但压力肯定会小得多。

    王学新不加思索就否决了这个方案。

    “不!”王学新说:“我们不仅不应该提前,还要延缓进攻!”

    “延缓?!”陈松勇和张宗平不约而同的朝王学新投来不解的目光。

    两军对战在战略上很讲究“先发制人”,也就是尽量成为战役的主导而不是被迫应战。

    比如顽军发起的淞沪会战就是如此:

    当时鬼子的进攻路线由北往南,这进攻路线更合理,原因是华夏的交通线大多都是南北走向,鬼子保持这个进攻方向,其机械化部队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将华夏切割成东西两半并将顽军主力及工业封锁、包围在沿海城市,那时顽军的兵力和工业甚至想搬到重庆都来不及。

    顽军看到了这个危险,因此决定主动出兵进攻上海。

    接下来的事就像历史发展的那样:鬼子不甘心丢失上海这个重要港口于是派兵增援,顽军也派出援军……如此反复,双方兵力都使劲往上海堆越打越大。

    结果就是顽军把鬼子主力调到上海硬生生的改变了其进攻方向。

    这就是战略上的成功,之后虽然鬼子在战术上取得胜利甚至占领了顽军的首都南京,但战术上的胜利永远也无法弥补战略上的失败。

    此时八路军面临的就是类似的问题:

    如果让鬼子先动手突破阳原通道进攻大同和雁门关……因为大同和雁门关不能有失,否则八路军这段时间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白费了,所以八路军必须应战。

    应战的结果就是部队大量和有限的物资都往大同方向堆从而失去了进攻太原的能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